訪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訪新華字典,訪康熙字典,訪中華字典,訪國語詞典,訪漢語字典。
訪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fǎng,訪是左右結構的字,訪的部首是:讠部,共有6畫。
【訪】的意思
一、【訪】的基本意思
1.訪 問;探問:訪友。來訪。
2.向人詢問調查:訪查。采訪。
二、【訪】的詳細意思
〈動〉
(形聲。從言,方聲。本義:廣泛地征求意見)
同本義
訪,泛謀也。——《說文》
訪,謀也。——《爾雅》
王訪于箕子。——《書·洪范》
訪予落止。——《詩·周頌·訪落》
受納訪——《周禮·內史》
使訪物官。——《國語·楚語》
穆公訪諸 蹇叔。——《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訪斷(咨詢決疑);訪覃(問及);訪訊(訊問;打聽)
引申為訪問、拜訪(敬詞)
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李白《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
時余方訪君寓。——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徑造廬訪成。——《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訪戴(訪友的代稱);出訪(到外國訪問);回訪(在對方來拜訪后去拜訪對方);過訪(訪問);走訪(訪問;拜訪);造訪(上門訪問)
尋求
訪風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閣序》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 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尋訪(尋求查訪);訪覓(訪尋;尋找);訪論稽古(探求討論古事)
通“方”。初始
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漢書》
謀議
教之令,使訪物官。——《國語》。韋昭注:“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業。”
調查;查處
又九門提督所訪緝糾詰,皆歸刑部。——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訪緝(訪查緝捕);訪辦(調查處理);訪俗(察訪民俗)
三、【訪】現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詞 詢問、徵詢。《左傳.哀公十一年》:「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
動詞 調查、偵察。 【組詞】:「明察暗訪」。《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訪于外。」
動詞 尋求、探尋。《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序》:「于是傍求蠹簡,博訪遺書。」宋.蘇軾〈石鐘山記〉:「至唐李渤始訪甚遺蹤,得雙石于潭上。」
動詞 探望、拜望。 【組詞】:「探訪」、「拜訪」。《宋史.卷四五九.卓行傳.巢谷傳》:「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兩蘇,聞者皆笑其狂。」
名詞 姓。如唐代有訪式。
四、【訪】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詢問、徵詢。 【組詞】:探訪、采訪
調查、偵察。 【組詞】:明察暗訪
尋求、探尋。 【組詞】:訪求、訪古、尋幽訪勝
探望、拜望。 【組詞】:拜訪、訪友
五、【訪】古漢語字典意思
fǎng①詢問。《殽之戰》:“穆公~諸蹇叔。”②訪問;拜訪。《促織》:“徑造廬~成,祝成所蓄。”③尋找;尋求。《滕王問閣序》:“~風景于崇阿。”?夢游天姥吟留別》:“須行即騎~名山。”《石鐘山記》:“至唐李勃始~其遺蹤。”
【訪】的筆畫
1、訪字的筆順為:丶フ丶一フノ,筆順讀作:點、橫折提、點、橫、橫折鉤、撇,筆順編碼為:454153。
2、訪字的總筆畫為:6畫。部首是:讠部,部首筆畫:2劃,部首外筆畫:4畫。
3、訪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訪】的拼音
【訪】的組詞
一、訪常用組詞
訪查、訪貧問苦、訪求、訪問、訪尋
二、訪怎么組詞(兩字)
三、訪的組詞(三字)
四、訪組詞(四字)
【訪】的謎語
1.家鄉話(打一字)
2.地方話(打一字)
【訪】的方言
國際音標 fɑ????
粵語 fong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