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隘新華字典,隘康熙字典,隘中華字典,隘國語詞典,隘漢語字典。
【隘】怎么讀
漢字 | 隘 | 拼音 | ài |
---|---|---|---|
部首 | 阝 | 筆畫 | 12 |
五筆 | BUWL | 五行 | 土 |
繁體 | 隘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698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nltct | 鄭碼編碼 | yuol |
四角編碼 | 78212 | 筆順編碼 | 524313425221 |
【隘】筆順筆畫
1、隘字的筆順編碼是:524313425221。
2、隘字的部首是阝,隘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隘字筆劃順序是: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點、撇、橫、撇、點、豎、橫折、豎、豎、橫。
3、隘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隘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戌集中】【阜】隘·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0。
【隘】基本解釋
1.狹窄:狹隘。林深路隘。
2.險要的地方:關隘。要隘。
【隘】網絡解釋
“隘”在地名中讀音為(gà),是地名的寧波地方讀音。其標準化認定為1982年初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在2000年,由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文《關于開展全國政區名稱讀音審定工作的通知》(民發〔2000〕102號)中,作為政區地名的邱隘讀音(gà),審定為方言類繼續保留。“隘”讀音為(gà)是寧波地名特色用詞,它反映了寧波的人文歷史資源,已經成為寧波的優秀地名文化遺產。在國務院加強地名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會議及國務院地名普查領導小組下發《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實施方案》(國地名普查組發〔2016〕1號)中多次強調:地名與當地群眾息息相關,要充分尊重民意;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各地文化差異,要充分尊重當地群眾意見;要堅持優秀地名文化傳承,地名要立足保護傳承,要遵循地名命名和地名演化規律,決不能讓地名文化遺產無端消失;地名保護要體現地域特色,延續地名文脈。綜上,“隘”讀(gà)既有政策文件依據支持,又有久遠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社會認同;如改讀音,不但違背了地名命名“名從主人”的原則,違反了《關于開展全國政區名稱讀音審定工作的通知》(民發〔2000〕102號)文件,也違反了國務院依法保護優秀地名文化遺產的要求,同時會讓寧波群眾失去文化寄托,割裂了地名文化歷史傳承。
【隘】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音?。【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戰國策】塞黽隘。
又【說文】也。【玉篇】急也,陝也。【詩·大雅】誕置之隘巷。【禮·禮器】君子以爲隘矣。【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荀子·王霸篇】生民則致貧隘。
又【正韻】乙革切。與阨阸同。【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註】隘,亦不通也。讀作阨。
又葉於旣切,衣去聲。【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萬?肅其北,靈阿具其深隘。
又葉伊昔切,音益。【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說文】籀作。【玉篇】本作阸。【集韻】或作阨。【篇海】一作
。
【隘】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篆文【隘】文言文
①狹窄;也指人氣量小.韓愈《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情隘辭蹙,不知所裁.。”
②險要的地方.張衡《東京賦》:“不恃、隘害。”
è
①阻擋;阻止.《戰國策》:“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又\\]阻塞;阻隔.《戰國策》:“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②窮困;窘迫.《新序?雜事》:“常思困隘之時,必不驕矣。”
③疲弱;萎頓.《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隘乃禽也。”(禽:“擒”)
【隘懾】àishè極度悲傷.《荀子?禮論》:“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傷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