絓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絓新華字典,絓康熙字典,絓中華字典,絓國語詞典,絓漢語字典。
【絓】怎么讀
漢字 | 絓 | 拼音 | guà、kuā |
---|---|---|---|
部首 | 糹 | 筆畫 | 12 |
五筆 | XFFG | 五行 | 無 |
繁體 | 絓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7D53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vfgg | 鄭碼編碼 | zbb |
四角編碼 | 24914 | 筆順編碼 | 554444121121 |
【絓】筆順筆畫
1、絓字的筆順編碼是:554444121121。
2、絓字的部首是糹,絓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絓字筆劃順序是:撇折、撇折、點、點、點、點、橫、豎、橫、橫、豎、橫。
3、絓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絓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中】【糸】絓·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絓】基本解釋
1.絆住:“車絓于木而止。”
2.觸犯。
3.構(gòu)成。
4.獨特。
1.繅繭時弄結(jié)了的絲。
2.用袋子裝著絲綿在水中淘洗。
3.紬,一種粗綢子。
【絓】網(wǎng)絡(luò)解釋
絓guà繭粗絲[coarse silk]絓,繭滓絓頭也。從糸,圭聲。——《說文》絓,紬也。——《廣雅》絳緹絓紬絲絮綿。——《急就篇》。顏注:“紬之尤粗者曰絓。繭滓所抽也。”絓guà通“掛”。懸掛 [hang]絓,懸也。——《廣雅》不絓圣人之罔。——《漢書·敘傳上》
【絓】康熙字典
【廣韻】苦緺切【集韻】空緺切,音咼。【說文】繭滓絓頭也。一曰以囊絮練也。【急就篇註】紬之尤麤者曰絓,繭滓所抽也。
又【集韻】公懷切,音乖。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音畫。【正韻】古畫切。音卦。【玉篇】止也,有行礙也。【廣韻】絲結(jié)。【左傳·桓三年】驂絓而止。【疏】驂馬在衡外,挽靷每絓於木,曲頸不當(dāng)衡故也。
又【成二年】驂絓于木而止。【註】驂馬絓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不絓聖人之罔。【註】師古曰:絓,讀與掛同。
又【楚辭·涉江】心結(jié)絓而不解。【註】絓,懸也。
【絓】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繭滓絓頭也。一曰以囊絮練也。從糸圭聲。胡卦切
『說文解字注』
(絓)繭滓絓頭也。謂繅時繭絲成結(jié)。有所絓礙。工女蠶功畢後。別理之爲用也。引申爲掛礙之稱。按集韻、類篇皆作繭滓也、一曰絓頭。此古本也。一曰絓頭者、一名絓頭也。從糸。圭聲。胡卦切。十六部。一曰?囊絮湅也。別一義。謂以囊盛絲緜其中。於水湅之也。湅各本作練。今正。湅絮、莊子所謂洴澼絖、史記所謂漂、攷工記注所謂湖漂絮、水部潎下云於水中擊絮是也。
【絓】文言文
①結(jié)。《史記?律書》:“結(jié)怨匈奴,絓禍于越,勢非寡也。”
②絆住;阻礙。《左傳?成公二年》:“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于木而止。”《韓非子?說林下》:“君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繳不能絓也,蕩而失水,螻蟻得意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