絙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絙新華字典,絙康熙字典,絙中華字典,絙國語詞典,絙漢語字典。
【絙】怎么讀
漢字 | 絙 | 拼音 | gēng、huán |
---|---|---|---|
部首 | 糹 | 筆畫 | 12 |
五筆 | XGJG | 五行 | 無 |
繁體 | 絙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7D59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vfmam | 鄭碼編碼 | zbk |
四角編碼 | 21916 | 筆順編碼 | 554444125111 |
絙
【絙】筆順筆畫
1、絙字的筆順編碼是:554444125111。
2、絙字的部首是糹,絙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絙字筆劃順序是:撇折、撇折、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橫、豎、橫折、橫、橫、橫。
3、絙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絙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中】【糸】絙·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絙】基本解釋
古同“緪”,大繩索:“系以巨絙。”
緩。
【絙】網(wǎng)絡(luò)解釋
絙是形聲字,纟為形,亙?yōu)槁暎腥齻€(gè)讀音:huán,gēng,gèn(舊讀 gèng)。
【絙】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胡官切,音桓。【說文】緩也。○按《說文》作
,從
。
隷變作亙,須緣切。緪從
,
從舟,隷省舟作月。故書
爲(wèi)恆,
亦爲(wèi)亙。緪或省從亙。亙,居鄧切。絙與絚gēng字體音義各別。今俗絚皆作絙。非。緪字原從糹從
作。
【絙】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緩也。從糸亙聲。胡官切
『說文解字注』
(絙)緩也。緩當(dāng)作綬。玉篇絙下曰。絙、綬也。此亦綬之類也。從糸。聲。胡官切。十四部。
【絙】文言文
①粗索。《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絙為橋,渡水擊之。”
②緊;急。《淮南子?繆稱》:“治國臂若張瑟,大弦絙則小弦絕矣。”
gèn
(舊讀gèng)通“亙”,通貫兩頭。班固《西都賦》:“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絙長樂。”
【絙】組詞
絙級
絙橋
絙人
扳絙
環(huán)絙
懸絙
舞絙
儛絙
麻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