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幕新華字典,幕康熙字典,幕中華字典,幕國語詞典,幕漢語字典。
【幕】怎么讀
漢字 | 幕 | 拼音 | mù |
---|---|---|---|
部首 | 巾 | 筆畫 | 13 |
五筆 | AJDH | 五行 | 木 |
繁體 | 幕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E55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takb | 鄭碼編碼 | ekgl |
四角編碼 | 44227 | 筆順編碼 | 1222511134252 |
【幕】筆順筆畫
1、幕字的筆順編碼是:1222511134252。
2、幕字的部首是巾,幕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幕字筆劃順序是:橫、豎、豎、豎、橫折、橫、橫、橫、撇、捺、豎、橫折鉤、豎。
3、幕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幕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中】【巾】幕·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1。
【幕】基本解釋
1.覆蓋在上面的大塊的布、綢、氈子等;帳篷:帳幕。夜幕。
2.掛著的大塊的布、綢、絲絨等(演戲或放映電影、幻燈所用的):開幕。閉幕。銀幕。
3.古代戰爭時將帥的帳篷;古代將帥或行政長官辦公的地方:幕府。幕僚。
4.戲劇較完整的段落,每幕可以分若干場:第二幕第一場。看了這幅畫,我不禁回憶起兒時生活的一幕來。
5.姓。
【幕】網絡解釋
幕(mù),中國漢字,筆劃數13,部首巾,部首筆劃數3,筆順編號為1222511134252。主要是指覆著在上面的帳,也指掛著的大塊的布狀物。也引申為遮蔽。
【幕】康熙字典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帷在上曰幕。【廣雅】帳也。【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
又【韻會】幕府。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通作莫。【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又【周禮·天官·幕人註】幕或在地,展於上也。【儀禮·聘禮】館人布幕于寢門外,官
幣。【註】布幕以承幣。【疏】館人布幕於地,官
幣於其上。
又臂脛衣也。【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註】謂以鐵爲臂脛之衣。
又【類篇】覆食案亦曰幕。
又【廣雅】粗幕庵也。
又【廣雅】幕,覆也。【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註】幕猶覆也。【疏】不自掩覆,與衆共之。
又【爾雅·釋言】幕,暮也。【註】幕然暮夜也。
又六幕。【前漢·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註】猶言六合也。
又沙幕。【前漢·武帝紀】衞靑將六將軍絕幕。【註】幕,沙幕。臣瓚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絕。師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磧耳。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淸河郡繹幕縣,瑯邪郡姑幕縣。
又【廣韻】姓也。【姓譜】舜祖幕之後。【史記·世家】自幕至於瞽瞍。【註】鄭衆曰:幕,舜之先也。
又【集韻】莫半切,音縵。平而無文曰幕。【前漢·西域傳】罽賔國錢爲騎馬,幕爲人面。【註】韋昭曰:幕,錢背也。
又【韻補】蒙晡切,音模。【李陵·別蘇武歌】經萬里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
又【正韻】莫狄切,音覓。【盧仝·思君吟】我心爲風兮淅淅,君身爲雲兮幕幕。
【幕】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七】【巾】。
『說文解字』
帷在上曰幕,覆食案亦曰幕。從巾莫聲。慕各切
『說文解字注』
(幕)帷在上曰幕。周禮注曰。在上曰幕。幕或在地。展陳於上。疏云。聘禮布幕。官陳幣。史展幣。皆於幕下。又賓入境至館皆展幕。是幕在地。展陳於上也。按大徐本此下有覆食案亦曰幕六字。葢淺人所增。從巾。聲。慕各切。五部。按周禮尙有幄帟字。鄭云。四合象宮室曰幄。王所居之帳也。帟、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皆以繒爲之。許無幄字者、木部有楃本巾車。帟則葢叚亦爲之。亦之言重也。其皆周禮故書與。
【幕】文言文
①帳篷。《左忠毅公逸事》:“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②幕布;帷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③將帥辦公的地方。《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薄。”
④作戰用的臂、腿護甲。《史記?蘇秦列傳》:“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⑤覆蓋。《莊子?則陽》:“至秦,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