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眾新華字典,眾康熙字典,眾中華字典,眾國語詞典,眾漢語字典。
【眾】怎么讀
漢字 | 眾 | 拼音 | zhòng |
---|---|---|---|
部首 | 人 | 筆畫 | 6 |
五筆 | WWWU | 五行 | 金 |
繁體 | 衆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4F17 | 字形分析 | 品字結構 |
倉頡編碼 | ooo | 鄭碼編碼 | odoo |
四角編碼 | 80880 | 筆順編碼 | 343434 |
【眾】筆順筆畫
1、眾字的筆順編碼是:343434。
2、眾字的部首是人,眾字的結構為:品字結構,眾字筆劃順序是:撇、捺、撇、點、撇、捺。
3、眾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眾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補遺·子集】【人】眾·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4。
【眾】基本解釋
1.許多(跟“寡”相對):眾多。眾人。寡不敵眾。眾志成城。
2.許多人:聽眾。觀眾。群眾。眾所周知。
3.姓。
【眾】網絡解釋
眾,zhong,從目從乑,多也。意義如下:(1) 會意。“眾”從三人。“三”表示眾多。“眾”表示眾人站立。“眾”,甲骨文字形。象許多人在烈日下勞動。本義:眾人、大家。(2) 同本義 [multitude;everyone]
【眾】康熙字典
【篇海類編】魚琴切,音吟。衆立也。與乑異。俗書爲衆字。非。
(眾)〔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
之仲切,終去聲。【說文】多也。【徐曰】國語三人爲眾。數成於三也。【易·說卦】坤爲眾。【疏】取其地載物非一也。【書·湯誓】格爾眾庶。【詩·周頌】命我眾人。【黌山子損益篇】寡者,爲人上者也。眾者,爲人下者也。
又眾雨。【禮·月令·淫雨蚤降註】雨三日以上爲霖,今月令曰眾雨。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婁爲聚眾。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安眾縣,秦置,屬南陽郡。
又【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義同。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眾,一名秫。稷之黏者也。
又濼,一名貫眾,藥草也。
又姓。【左傳】有眾仲,眾父,以字爲氏。
又葉諸良切,音章。【道藏歌】攜袂明眞館,仰期無上皇。北鈞唱羽人,玉女粲賢眾。
又葉諸仍切,音蒸。【揚子·太經】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減黃貞臣道丁也。
又葉才淫切,音琴。【揚子·太經】減其儀欲自禁也,減於艾無以涖眾也。 【正字通】從橫目,從?,人數多也。目,數也。字彙作衆,列血部,非。
【眾】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八】【?】。
『說文解字』
多也。從乑目,衆意。之仲切
『說文解字注』
多也。從?目。衆意。之仲切。九部。古平聲。【眾】文言文
①眾多;多。《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
②眾人;大家。《馮婉貞》:“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毋妄發。”
③士眾;兵士人數。《垓下之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④軍隊。《隆中對》:“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⑤廣泛;普遍。《師說》:“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眾庶】眾人;眾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