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鄙新華字典,鄙康熙字典,鄙中華字典,鄙國語詞典,鄙漢語字典。
【鄙】怎么讀
漢字 | 鄙 | 拼音 | bǐ |
---|---|---|---|
部首 | 阝 | 筆畫 | 13 |
五筆 | KFLB | 五行 | 水 |
繁體 | 鄙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9119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rwnl | 鄭碼編碼 | jejy |
四角編碼 | 67627 | 筆順編碼 | 2511225251152 |
【鄙】筆順筆畫
1、鄙字的筆順編碼是:2511225251152。
2、鄙字的部首是阝,鄙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鄙字筆劃順序是:豎、橫折、橫、橫、豎、豎、橫折、豎、橫折、橫、橫、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3、鄙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鄙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下】【邑】鄙·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1。
【鄙】基本解釋
1.(見聞)淺薄;(品質(zhì))惡劣:鄙陋。卑鄙。
2.看不起:可鄙。鄙夷。
3.邊遠的地方:邊鄙。
4.謙辭。用于自稱:鄙人。鄙見。
【鄙】網(wǎng)絡(luò)解釋
鄙,bǐ,從啚從邑。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五酇為鄙。五百家也。〈名〉(1) 形聲。從邑,啚( bǐ)聲。本義:五百家(周代戶口單位)。(2) 同本義 [Bi,five hundred families]鄙,五酂為鄙。——《說文》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酂,五酂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周禮·遂人》縣都之治。——《周禮·宰夫》。注:“五百家為鄙。”以八卿治都鄙。——《周禮·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國五百里,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命司徒,循行縣鄙。——《呂氏春秋》。高誘注:“鄙,五百家也。”基本字義:1.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2.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3.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淺近)。4. 輕蔑,看不起:~視。~夷。~棄。~薄。5. 品質(zhì)低劣,陰險狡詐:卑~。6. 謙辭,用于自稱:~人。~老。~見。7. 吝嗇:~吝。~詐(貪吝詐偽)。
【鄙】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
音比。【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nèi)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老子·道德經(jīng)】衆(zhòng)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樸野也。【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前漢·董仲舒?zhèn)鳌炕蛉驶虮伞?/p>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
【鄙】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六】【邑】。
『說文解字』
五酇爲鄙。從邑啚聲。兵美切
『說文解字注』
(鄙)五酇爲鄙。見遂人。五百家也。又周禮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按大司徒以邦國、都鄙對言。鄭注以邦之所居曰國、都之所居曰鄙對言。春秋經(jīng)傳鄙字多訓爲邊者。葢周禮都鄙歫國五百里。在王畿之邊。故鄙可釋爲邊。又引伸爲輕薄之偁。而鄙夫字古作啚。冣目云俗儒啚夫翫其所習、可證也。今則鄙行而啚廢矣。從邑。啚聲。兵美切。古音在一部。故鄙否通叚用也。
【鄙】文言文
①邊遠的地方。《為學》:“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②鄙陋,鄙俗。《曹劌論戰(zhàn)》:“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廉頗藺相如列傳》:“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③輕賤。《孔雀東南飛》:“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④鄙薄,輕視。《訓儉示康》:“孔子鄙其其小器。”
⑤謙詞。《滕王閣序》:“敢竭鄙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