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罪新華字典,罪康熙字典,罪中華字典,罪國語詞典,罪漢語字典。
【罪】怎么讀
漢字 | 罪 | 拼音 | zuì |
---|---|---|---|
部首 | 罒 | 筆畫 | 13 |
五筆 | LDJD | 五行 | 無 |
繁體 | 罪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F6A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wllmy | 鄭碼編碼 | lkkc |
四角編碼 | 60111 | 筆順編碼 | 2522121112111 |
【罪】筆順筆畫
1、罪字的筆順編碼是:2522121112111。
2、罪字的部首是罒,罪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罪字筆劃順序是:豎、橫折、豎、豎、橫、豎、橫、橫、橫、豎、橫、橫、橫。
3、罪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罪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中】【網】罪·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罪】基本解釋
1.犯法的行為:罪大惡極。立功贖罪。
2.過失:不應歸罪于人。
3.依法給予的刑罰;懲處:判罪。待罪。
4.苦難;痛苦:受罪。
【罪】網絡解釋
罪,zui,原字為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字,改為罪。辠 zuì 〈名〉(1) 會意。從辛,從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憂,自亦聲。本義:作惡或犯法的行為。(2) 同本義 [crime;guilt]辠,犯法也。——《說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宗教上的罪,是指一種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或者實施了這種行為的狀態。通常這種行為準則由一個神(如亞伯拉罕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來裁定。圣經中的罪,指違反耶和華的旨意,即違背良心所犯的錯,以及承認人一出生就會犯錯(罪)。法律上的罪,是做出違法的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是不全同于道德、宗教、習俗的罪惡。犯罪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犯人或犯罪分子。研究犯罪的學科稱為犯罪學。
【罪】康熙字典
〔古文〕辠【廣韻】徂賄切【集韻】粗賄切,
音?。【說文】捕魚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書·大禹謨】罪疑惟輕。
【罪】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七】【網】。
『說文解字』
捕魚竹網。從網、非。秦以罪爲辠字。徂賄切
『說文解字注』
(罪)捕魚竹網。竹字葢衍。小徐無竹網二字。從網。非聲。聲字舊缺。今補。本形聲之字。始皇改爲會意字也。徂賄切。十五部。秦?爲辠字。文字音義云。始皇以辠字似皇。乃改爲罪。按經典多出秦後。故皆作罪。罪之本義少見於竹帛。小雅。畏此罪?。大雅。天降罪?。亦辠?也。
【罪】文言文
①罪過;犯法的行為。《出師表》:“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獄中雜記》:“茍入獄,不問罪之有無,心械手足,置老監,俾困苦不可忍。”
②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戰》:“近者奉辭伐罪。”
③過失;過錯。《垓下之戰》:“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④懲罰罪行。《韓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
⑤歸罪于。《寡人之于國也》:“五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⑥犯罪。《訓儉示康》:“遠罪豐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