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異新華字典,異康熙字典,異中華字典,異國語詞典,異漢語字典。
【異】怎么讀
漢字 | 異 | 拼音 | yì |
---|---|---|---|
部首 | 巳 | 筆畫 | 6 |
五筆 | NAJ | 五行 | 土 |
繁體 | 異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F02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rut | 鄭碼編碼 | yybe |
四角編碼 | 77441 | 筆順編碼 | 515132 |
【異】筆順筆畫
1、異字的筆順編碼是:515132。
2、異字的部首是巳,異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異字筆劃順序是:橫折、橫、豎彎鉤、橫、撇、豎。
3、異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異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下】【廾】異·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3。
【異】基本解釋
1.有分別;不相同:異口同聲。大同小異。日新月異。求同存異。
2.奇異;特別:異香。異聞。
3.驚奇;奇怪:驚異。深以為異。
4.另外的;別的:異日。異地。
5.分開:離異。異爨(親屬分家)。
6.姓。
【異】網絡解釋
常見漢字,指有不同的、特別的意思。
【異】康熙字典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異哉,試可乃已。【傳】異,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異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又【集韻】發歎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異哉。
(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
移去聲。【說文】分也,從廾從
。
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釋名】異者,異於常也。【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註】異猶怪也。【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註】珍異,四時食物。【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怡。【詩·邶風】洵美且異。葉下貽。
又葉弋質切,音逸。【詩·小雅】亦祇以異。【朱註】逸織反。【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葉甘美酒食。
(異)
【異】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
【異】文言文
①分;分開。《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
②差別;不同。《寡人之于國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奇特。《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
【又】以……為異。《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
④特殊。《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⑤優異;杰出。《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⑥別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樹藝佐其急,且備異日也。”
⑦奇特的東西;特殊的本領;特別或意外的事。《訓儉示康》:“果、肴非遠方珍異。”《促織》:“成述其異。”
【異端】不符合正統思想的教義、主張或言論。
【異日】⒈他日;將來。⒉以往、從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