絼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絼新華字典,絼康熙字典,絼中華字典,絼國語詞典,絼漢語字典。
【絼】怎么讀
漢字 | 絼 | 拼音 | zhèn |
---|---|---|---|
部首 | 糹 | 筆畫 | 13 |
五筆 | XEET | 五行 | 無 |
繁體 | 絼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D7C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vfbsh | 鄭碼編碼 | zpq |
四角編碼 | 22922 | 筆順編碼 | 5544443443533 |
絼
【絼】筆順筆畫
1、絼字的筆順編碼是:5544443443533。
2、絼字的部首是糹,絼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絼字筆劃順序是:撇折、撇折、點、點、點、點、撇、點、點、撇、彎鉤、撇、撇。
3、絼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絼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中】【糸】絼·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7。
【絼】基本解釋
古同“纼”。
【絼】網絡解釋
絼,古漢字,現不常用。音:朕,意:古同“纼”。
【絼】康熙字典
【集韻】丈忍切,音朕。【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註】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爲聲。【釋文】亦作紖。
【絼】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牛系也。從糸引聲。讀若矤。直引切
『說文解字注』
(紖)牛系也。牛系、所以系牛者也。周禮封人作絼。鄭司農云。絼、箸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後鄭云。絼字當以豸爲聲。按絼讀如豸。池爾切。漢人呼雉卽絼也。絼變作紖、而讀丈忍切。仍絼雉之雙聲。今人讀紖余忍切、則非也。少儀曰。牛則執紖。從糸。引聲。讀若矤。直引切。十二部。
【絼】文言文
暫無絼字的文言文
【絼】組詞
暫無絼組詞的詞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