覯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覯新華字典,覯康熙字典,覯中華字典,覯國(guó)語詞典,覯漢語字典。
【覯】怎么讀
漢字 | 覯 | 拼音 | gòu |
---|---|---|---|
部首 | 見 | 筆畫 | 14 |
五筆 | FJGQ | 五行 | 木 |
繁體 | 覯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89CF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tbbhu | 鄭碼編碼 | ebbl |
四角編碼 | 57412 | 筆順編碼 | 11221252112535 |
【覯】筆順筆畫
1、覯字的筆順編碼是:11221252112535。
2、覯字的部首是見,覯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覯字筆劃順序是:橫、橫、豎、豎、橫、豎、橫折鉤、豎、橫、橫、豎、橫折、撇、豎彎鉤。
3、覯的筆畫動(dòng)圖順序如下:
4、覯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上】【見】覯·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0。
【覯】基本解釋
遇 見: 罕覯(不 常 見)。
【覯】網(wǎng)絡(luò)解釋
覯,中文漢字。拼音是gòu,部首是見,總筆畫14。基本意思是遇見;看見。
【覯】康熙字典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居切,
音遘。【說文】遇見也。【詩·召南】亦旣覯止。
又【豳風(fēng)】我覯之子。
又成也。【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長(zhǎng)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平聲。亦同逅。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xiàng)切,音講。與顜同。【史記·曹相國(guó)世家】顜若畫一。【註】或從見。通作講。
又【集韻】訖岳切,講入聲。亦同顜。通作較。
【覯】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八】【見】。
『說文解字』
遇見也。從見冓聲。古后切
『說文解字注』
遇見也。覯與遇?韻。辵部曰。遘、遇也。覯從見、則爲(wèi)逢遇之見。召南草蟲曰。亦旣見止。亦旣覯止。傳曰。覯、遇也。此謂覯同遘。鄭箋云。旣覯謂已昏也。引易男女覯精。萬物化生。鄭意以覯卽見。無俟重言。毛云遇也。實(shí)含會(huì)合之義。故引而伸之。必俟脫纓燭出。昏禮旣成。乃自信可以寧父母心。此申毛、非異毛也。鄭所據(jù)易作覯精。今皆作構(gòu)。葢失之矣。從見。冓聲。古后切。四部。【覯】文言文
①遇;遇見。《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又】看見。《詩經(jīng)?大雅?公劉》:“乃陟南岡,乃覯于京”
②通“構(gòu)”。造成,結(jié)成。《左傳?成公六年》:“其惡易覯。”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