鼒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nèi)容:鼒新華字典,鼒康熙字典,鼒中華字典,鼒國語詞典,鼒漢語字典。
【鼒】怎么讀
漢字 | 鼒 | 拼音 | zī |
---|---|---|---|
部首 | 鼎 | 筆畫 | 15 |
五筆 | FTHN | 五行 | 無 |
繁體 | 鼒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9F12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dhbul | 鄭碼編碼 | dmzn |
四角編碼 | 40227 | 筆順編碼 | 123251115132125 |
鼒
【鼒】筆順筆畫
1、鼒字的筆順編碼是:123251115132125。
2、鼒字的部首是鼎,鼒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鼒字筆劃順序是:橫、豎鉤、撇、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
3、鼒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鼒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亥集下】【鼎】鼒·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3。
【鼒】基本解釋
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
【鼒】網(wǎng)絡解釋
基本字義●鼒zīㄗˉ◎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Englishlarge tripod caldron with small
【鼒】康熙字典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茲。【說文】鼎之圜掩上者。【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郭註】鼎斂上而小口。【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
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又【集韻】作代切,音再。義同。
【鼒】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七】【鼎】。
『說文解字』
鼎之圜掩上者。從鼎才聲?!对姟吩唬骸柏径包??!辨t,俗鼒從金從茲。子之切
『說文解字注』
(鼒)鼎之圜掩上者。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從鼎。才聲。子之切。一部。詩曰。鼐鼎及鼒。
(鎡)俗鼒從金玆聲。茲各本作玆。今正。
【鼒】文言文
暫無鼒字的文言文
【鼒】組詞
暫無鼒組詞的詞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