抔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抔新華字典,抔康熙字典,抔中華字典,抔國語詞典,抔漢語字典。
【抔】怎么讀
漢字 | 抔 | 拼音 | póu |
---|---|---|---|
部首 | 扌 | 筆畫 | 7 |
五筆 | RGIY | 五行 | 無 |
繁體 | 抔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294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qmf | 鄭碼編碼 | dgi |
四角編碼 | 51090 | 筆順編碼 | 1211324 |
【抔】筆順筆畫
1、抔字的筆順編碼是:1211324。
2、抔字的部首是扌,抔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抔字筆劃順序是:橫、豎鉤、提、橫、撇、豎、點。
3、抔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抔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中】【手】抔·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抔】基本解釋
1.用手捧東西。
2.把;捧:一抔土。
【抔】網絡解釋
本作“捊”,形聲。從手,不聲。本義:用手捧。同本義,污尊而抔飲。——《禮記·禮運》。注:“手掬之也。”又如:抔飲,以手掬水而飲。抔土,抓土,一捧之土。
【抔】康熙字典
【唐韻】薄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音裒。手掬物也。【禮·禮運】汙尊而抔飮。【疏】以手掬之而飮也。【前漢·張釋之傳】愚民取長陵一抔土。【註】抔謂手掬之。今學者讀爲杯勺之杯,非也。
又【廣韻】芳杯切【集韻】鋪枚切,音胚。義同。
又本作捊,引取也,今文作抔。別作?,非。
【抔】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從手咅聲。父溝切
『說文解字注』
(掊)杷也。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麥器也。引申爲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漢皆言掊視得鼎。師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從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傳曰。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以自伐釋掊、以好勝人釋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似定本爲是矣。然孟子書亦作掊克。趙注但云不良也。知詩本不作掊。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與捊音義近。有深取意。則不同捊也。毛詩釋文云。掊克、聚斂也。此謂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尅、深能。以深釋掊、以能釋尅。此亦必古說。但皆非毛義。方言掊訓深、與許說合。○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顔氏本作杷。從手。咅聲。父溝切。廣韻薄矦切。古音在一部。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百官志注引胡廣曰。鹽官掊坑而得鹽。
【抔】文言文
①用雙手捧東西。《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
②一捧。《〈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黃花岡上一抔土,猶湮于荒煙蔓草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