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摩新華字典,摩康熙字典,摩中華字典,摩國語詞典,摩漢語字典。
【摩】怎么讀
漢字 | 摩 | 拼音 | mó、mā |
---|---|---|---|
部首 | 手 | 筆畫 | 15 |
五筆 | YSSR | 五行 | 水 |
繁體 | 摩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469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構 |
倉頡編碼 | icq | 鄭碼編碼 | tgfm |
四角編碼 | 252 | 筆順編碼 | 413123412343112 |
【摩】筆順筆畫
1、摩字的筆順編碼是:413123412343112。
2、摩字的部首是手,摩字的結構為:半包圍結構,摩字筆劃順序是:點、橫、撇、橫、豎、撇、點、橫、豎、撇、捺、撇、橫、橫、豎鉤。
3、摩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摩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中】【手】摩·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摩】基本解釋
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廈。
2.撫摸:摩弄。
3.研究;切磋:揣摩。觀摩。
4.摩爾的簡稱。
〔摩挲〕用手輕輕按著一下一下移動:把衣服摩平了。挲(sa)。
【摩】網絡解釋
摩mó ㄇㄛˊ1. 擦,蹭,接觸:~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頂放踵。2. 摸,撫:~弄。~挲(suō)3. 研究,切磋:觀~。揣~(a.研究,仔細琢磨;b.估量,推測)。4. 古同“磨”,磨擦。
【摩】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
音磨。【說文】研也。【廣韻】迫也。【增韻】揩也。【易·繫辭】剛柔相摩。【註】相切摩也。【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註】相切磋也。
又【樂記】陰陽相摩。【註】猶迫也。【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摩言切近過之。
又揣摩也。【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又【揚子·方言】滅也。之東鄙曰摩。【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又消摩。【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又【唐韻】【集韻】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荊巫所祠。或作攠。
又古與靡磨通。
【摩】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研也。從手麻聲。莫婆切
『說文解字注』
(摩)揅也。揅各本作硏。今正。此以揅與摩互訓。石部硏之訓?也。手部揅之訓摩也。義各有屬。無容淆之。摩揅之功、精於?硏。挼下曰。兩手相切摩也。學記曰。相觀而善之謂摩。凡毛詩爾雅如琢如摩、周禮刮摩字多從手。俗從石作磨。不可通。從手。麻聲。莫鄱切。十七部。
【摩】文言文
①撫摸;摩挲。《黃生借書說》:“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摩擦。《禮記?內側》:“濯手以摩之,去其皺。”
③迫近;接近。《左傳?宣公十二年》:“摩壘而還。”
④揣測;體會。《柳敬亭傳》:“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