廛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廛新華字典,廛康熙字典,廛中華字典,廛國語詞典,廛漢語字典。
【廛】怎么讀
漢字 | 廛 | 拼音 | chán |
---|---|---|---|
部首 | 廣 | 筆畫 | 15 |
五筆 | YJFF | 五行 | 金 |
繁體 | 廛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5EDB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iwcg | 鄭碼編碼 | tgob |
四角編碼 | 214 | 筆順編碼 | 413251121134121 |
【廛】筆順筆畫
1、廛字的筆順編碼是:413251121134121。
2、廛字的部首是廣,廛字的結(jié)構(gòu)為:半包圍結(jié)構(gòu),廛字筆劃順序是:點(diǎn)、橫、撇、豎、橫折、橫、橫、豎、橫、橫、撇、點(diǎn)、橫、豎、橫。
3、廛的筆畫動(dòng)圖順序如下:
4、廛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下】【廣】廛·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2。
【廛】基本解釋
1.古指一戶人家所住的房屋。
2.舊指街市商店的房屋:市廛。
【廛】網(wǎng)絡(luò)解釋
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廛里(古代城市中住宅的通稱)。市廛(集市)、塵廛。古同“纏”,束。
【廛】康熙字典
【唐韻】直連切【集韻】【韻會(huì)】澄延切【正韻】呈延切,音纏。【說文】一畝半,一家之居。【詩·魏風(fēng)】胡取禾三百廛兮。【傳】一夫之居曰廛。【周禮·地官·遂人】夫一廛田百畮。【註】廛,城邑之居。【揚(yáng)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謂居曰廛。
又【玉篇】市邸也。【禮·王制】市廛而不稅。【註】廛市物邸舍,稅其舍,不稅其物。【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廛布,而入于泉府。【註】廛布者,貨賄諸物邸舍之稅【疏】謂在行肆,官有邸舍,人有置物於中,使之出稅,故云廛布也。【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
又【集韻】或作?。【前漢·揚(yáng)雄傳】有田一?。
又【集韻】亦作??鄽。
【廛】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九】【廣】。
『說文解字』
一畝半,一家之居。從廣里八土。直連切
『說文解字注』
(廛)二畝半也。一家之凥。二各本作一。凥各本作居。今正。按說巳見廬篆注。合漢食貨志、公羊傳何注、詩南山箋、孟子梁惠王篇趙注、知古者在野曰廬。在邑曰里。各二畝半。趙注尤明。里卽廛也。詩伐檀毛傳曰。一夫之居曰廛。遂人。夫一廛。先鄭云。廛、居也。後鄭云。廛、城邑之居。載師。以廛里任國中之地。後鄭云。廛里者、若今云邑居。廛、民居之區(qū)域也。里、居也。毛、鄭皆未明言二畝半。要其意同也。許於廬不曰二畝半。於廛曰二畝半。以錯(cuò)見互足。從廣里八土。里者、凥也。八土猶分土也。亦謂八夫同井也。以四字會(huì)意。直連切。十四部。
【廛】文言文
①古代一戶人家在城邑的房地,為二畝半。《孟子?滕文公上》:“遠(yuǎn)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
②泛指居民的房地、房屋。《治平篇》:“隙地未盡辟,閑廛未盡居也。”
③貨棧;店鋪。左思《魏都賦》:“廓三市而開廛。”(廓:擴(kuò)大。)
④通“纏”。束,捆。《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