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翦新華字典,翦康熙字典,翦中華字典,翦國語詞典,翦漢語字典。
【翦】怎么讀
漢字 | 翦 | 拼音 | jiǎn |
---|---|---|---|
部首 | 羽 | 筆畫 | 15 |
五筆 | UEJN | 五行 | 木 |
繁體 | 翦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FE6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tbnm | 鄭碼編碼 | uayy |
四角編碼 | 80127 | 筆順編碼 | 431251122541541 |
【翦】筆順筆畫
1、翦字的筆順編碼是:431251122541541。
2、翦字的部首是羽,翦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翦字筆劃順序是:點、撇、橫、豎、橫折鉤、橫、橫、豎、豎鉤、橫折鉤、點、提、橫折鉤、點、提。
3、翦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翦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中】【羽】翦·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9。
【翦】基本解釋
1.姓。
2.“剪”的異體字。
【翦】網絡解釋
拼音:jiǎn
【翦】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卽淺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踐切,
音剪。【說文】羽生也。【爾雅·釋言】翦,齊也。【註】南方人呼翦刀爲劑也。【玉篇】勒也,齊斷也。【廣韻】殺也。【詩·召南】勿翦勿敗。【傳】翦,去也。【周禮·秋官·剪氏註】翦,斷滅之言也。【左傳·宣十二年】其翦以賜諸侯。【註】翦,削也。
又【成二年】余姑翦滅此而後朝食。【註】翦,盡也。
又【儀禮·旣夕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疏】謂染爲淺緇之色。
又【莊子·在宥篇】佞人之心翦翦者。【音義】善辨也。一曰佞貌。李云:短淺貌。【干祿字書】俗作剪。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箭,或作翦。
【翦】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四】【羽】。
『說文解字』
羽生也。一曰(翦)羽生也。羽初生如前齊也。前、古之翦字。今之歬字。一曰羽。
舊作矢。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鏇不翦羽謂之志。翦者、前也。前者、
齊也。鍭矢、前其羽短之使前重。志矢、不前羽較長。喪禮則鍭矢骨鏃。異於金鏃。志矢無鏃短衛。異於骨鏃不前羽。按鍭矢前羽、謂羽爲翦。因之志矢之羽、亦謂之翦。故云一曰矢羽。從羽。歬聲。卽淺切。十二部。
【翦】文言文
①剪斷;截斷。《詩經?召南?甘棠》:“勿翦勿伐。”
②砍伐。《莊子?人間世》:“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
③掠奪。《左傳?成公十三年》:“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
④剪修;修整。《韓非子?五蠹》:“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⑤刪改;刪除。劉勰《文心雕龍?镕裁》:“翦截浮詞謂之裁。”
⑥除掉;消滅。《左傳?昭公十五年》:“吳在蔡,蔡必速飛。去吳,所以翦其翼也。”
⑦姓。
【翦翦】⒈心胸狹窄的樣子。⒉風寒刺臉的樣子。⒊整齊的樣子。⒋齊心的樣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