憕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憕新華字典,憕康熙字典,憕中華字典,憕國語詞典,憕漢語字典。
【憕】怎么讀
漢字 | 憕 | 拼音 | chéng、dèng、zhèng |
---|---|---|---|
部首 | 忄 | 筆畫 | 15 |
五筆 | NWGU | 五行 | 無 |
繁體 | 憕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6195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pnot | 鄭碼編碼 | uxju |
四角編碼 | 92018 | 筆順編碼 | 442543341251431 |
憕
【憕】筆順筆畫
1、憕字的筆順編碼是:442543341251431。
2、憕字的部首是忄,憕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憕字筆劃順序是:點、點、豎、橫撇/橫鉤、點、撇、撇、捺、橫、豎、橫折、橫、點、撇、橫。
3、憕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憕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上】【心】憕·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憕】基本解釋
1.心平,平均。
2.失意的樣子。
〔懵憕〕精神不爽。
心靜。
【憕】網(wǎng)絡(luò)解釋
[廣 韻]:直庚切,下平12庚,chéng,梗開二平庚澄[國 語]:chéng
【憕】康熙字典
【唐韻】直陵切【集韻】【韻會】持陵切,音澂。【說文】平也。【玉篇】心平也。
又【正韻】時征切,音成。義同。◎按玉篇等書皆切澄母,而正韻獨切禪母,蓋澄母乃次淸舌上徵音,若禪母則次濁正齒商音矣。
又【廣韻】直庚切【集韻】除庚切,音棖。【玉篇】憕
,失志貌。
又【集韻】中莖切,音朾。義同。
又【類篇】澄應(yīng)切,音瞪。心靜也。
又【集韻】丁鄧切,音隥。懵憕,神不也。〇按中莖切屬知母,丁鄧切屬端母,然皆是徵音,故與澄母相近,在同音之中,端爲(wèi)徵音之一,知爲(wèi)徵音之五,澄爲(wèi)徵音之七也。至若禪母商音次濁聲之字,則不可以切徵音次淸聲之字矣。
【憕】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心】。
『說文解字』
平也。從心登聲。直陵切
『說文解字注』
(憕)平也。從心。登聲。直陵切。六部。
【憕】文言文
暫無憕字的文言文
【憕】組詞
懵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