篚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篚新華字典,篚康熙字典,篚中華字典,篚國語詞典,篚漢語字典。
【篚】怎么讀
漢字 | 篚 | 拼音 | fěi |
---|---|---|---|
部首 | 竹 | 筆畫 | 16 |
五筆 | TADD | 五行 | 木 |
繁體 | 篚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7BDA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hsly | 鄭碼編碼 | mhkc |
四角編碼 | 88711 | 筆順編碼 | 3143141211121115 |
【篚】筆順筆畫
1、篚字的筆順編碼是:3143141211121115。
2、篚字的部首是竹,篚字的結(jié)構(gòu)為:上下結(jié)構(gòu),篚字筆劃順序是:撇、橫、點(diǎn)、撇、橫、點(diǎn)、橫、豎、橫、橫、橫、豎、橫、橫、橫、豎折/豎彎。
3、篚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篚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上】【竹】篚·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篚】基本解釋
古時盛東西的 一種竹器。
【篚】網(wǎng)絡(luò)解釋
未檢索到篚字的網(wǎng)絡(luò)釋義。
【篚】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方尾切,音匪。【廣韻】竹器。方曰筐,圓曰篚。【孟子·註疏】篚,以竹爲(wèi)之,長三尺,廣一尺,深六寸,足高三寸,上有蓋也。【書·禹貢】厥篚織文。【儀禮·士冠禮】有篚。【註】篚,竹器如笭者。 【正韻】通作匪。【韻會】亦作棐。【漢志】賦入貢棐。【註】師古曰:棐與篚同。
【篚】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五】【竹】。
『說文解字』
車笭也。從竹匪聲。敷尾切
『說文解字注』
(篚)車笭也。釋器曰。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笰。竹前謂之禦。後謂之蔽。按此對文則別之。散文則不別。詩言簟笰。毛曰。簟、方文席也。笰、車之蔽也。周禮巾車。蒲蔽棼蔽等。蔽卽笰也。故鄭引翟茀以朝作翟蔽以朝。竹前竹後、許所謂車笭也。廣雅曰。筤謂之?。又曰。陽門、簈篁、雀目、蔽簹也。皆謂車笭。笭之言櫺也。言其昤曨也。茀、詩碩人從艸。載驅(qū)從竹。從竹者誤也。茀之言蔽也。篚是正字。茀是假借字。如儀禮今文作厞。古文作茀。厞茀同字。從竹。匪聲。?尾切。十五部。按依許匡匪之匪不從竹。在匚部。從竹者專謂車笭。
【篚】文言文
暫無篚字的文言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