匚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匚新華字典,匚康熙字典,匚中華字典,匚國語詞典,匚漢語字典。
【匚】怎么讀
漢字 | 匚 | 拼音 | fāng |
---|---|---|---|
部首 | 匚 | 筆畫 | 2 |
五筆 | AGN | 五行 | 無 |
繁體 | 匚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31A | 字形分析 | 單體結構 |
倉頡編碼 | mv | 鄭碼編碼 | haaa |
四角編碼 | 71710 | 筆順編碼 | 15 |
【匚】筆順筆畫
1、匚字的筆順編碼是:15。
2、匚字的部首是匚,匚字的結構為:單體結構,匚字筆劃順序是:橫、豎折/豎彎。
3、匚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匚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子集下】【匚】匚·康熙筆畫:2 ·部外筆畫:0。
【匚】基本解釋
1.古代一種盛放東西的方形器物。
2.量詞,一斗。
3.祭名。
【匚】網絡解釋
匚,fāng,受物之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橫視之耳。直者其底。橫者其四圍。右其口也。《說文》受物之器。《肯棨錄》一斗曰匚。《六書正譌》本古方字,借為受物器。《六書故》匚,器之為方者也。又通作筐。《通雅》匚為古筐。1.指古代一種盛放東西的方形器物。2.為漢字部首,稱三框或區字框。注:「匚」部與「匸(ㄒㄧˋ、xì)」部寫法有別,後者為「掩藏」的意思。由於「匚」與「匸」字形較相似,中國大陸、韓國將「匸」部合并至「匚」部,日本除了常用漢字將「匸」部合并至「匚」部(例如區、醫、匿等)外其馀不常用的「匸」部漢字(例如匾、匼等)仍然用「匸」部。
【匚】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
音方。【說文】受物之器。【肯棨錄】一斗曰匚。【六書正譌】本古方字,借爲受物器。【六書故】匚,器之爲方者也。
又通作筐。【通雅】匚爲古筐。
又【集韻】放古作匚。註見攴部四畫。
【匚】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二】【匚】。
『說文解字』
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屬皆從匚。讀若方。(匚)受物之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橫視之耳。直者其底。橫者其四圍。右其口也。廣韻曰。或曰受一斗曰匚。按囗部云。囿、規也。今人皆作圜、作圓。方、本無正字。故自古叚方爲之。依字、匚有榘形。固可叚作方也。象形。凡匚之屬皆從匚。讀若方。府良切。十部。
()籒文匚。
【匚】文言文
暫無匚字的文言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