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怎么讀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凝字怎么讀,凝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凝字的說文解字,凝字相關的文言文,凝字的組詞等。

              凝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nèi)容:凝新華字典凝康熙字典凝中華字典凝國語詞典凝漢語字典

              【凝】怎么讀

              漢字 拼音 níng
              部首 筆畫 16
              五筆 UXTH 五行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
              統(tǒng)一編碼 基本區(qū) U+51DD 字形分析 左中右結構
              倉頡編碼 impko 鄭碼編碼 tdxi
              四角編碼 37181 筆順編碼 4135311345452134

              【凝】筆順筆畫

              1、凝字的筆順編碼是:4135311345452134。

              2、凝字的部首是冫,凝字的結構為:左中右結構,凝字筆劃順序是:點、提、撇、豎彎鉤、撇、橫、橫、撇、點、橫撇/橫鉤、點、橫撇/橫鉤、豎、橫、撇、捺。

              3、凝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凝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子集下】【冫】凝·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4。

              【凝】基本解釋

              1.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結成固體:凝結。凝固。

              2.注意力集中:凝神。凝視。

              【凝】網(wǎng)絡解釋

              凝,中國漢字,讀作:níng。該字的主要字義是指氣體變?yōu)橐后w或液體變?yōu)楣腆w,也有聚集,集中的意思。(會意。古冰字,從水,從疑。疑,止也。疑亦聲。本義:結冰)

              【凝】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從水從仌。【徐曰】俗作凝。今文從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又【增韻】成也,定也。【書·臯陶謨】庶績其凝。【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

              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diào)謂之凝。

              又【唐韻】牛切【集韻】【韻會】牛孕切,觺去聲。止水也。

              又葉鄂力切。觺入聲。【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

              又【韻會】或作疑。【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凝】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俗冰。從疑。以雙聲爲聲。

              【凝】文言文

              ①結冰。《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潮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

              固不動。《琵琶行》:“冰泉冷澀弦絕。”

              睇】集中目力看。

              妝】盛裝打扮。

              【凝】組詞

              凝睇
              凝定
              凝凍
              凝固
              凝華
              凝積
              凝集
              凝寂
              凝結
              凝聚
              凝絕
              凝練
              凝眸
              凝然
              凝乳
              凝神
              凝神定氣
              凝視
              凝思
              凝聽
              凝望
              凝血酶
              凝噎
              凝脂
              凝滯
              凝重
              凝矚
              凝住
              凝注

              網(wǎng)友正在查“凝”的相關字典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wǎng)絡等多渠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