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邸新華字典,邸康熙字典,邸中華字典,邸國語詞典,邸漢語字典。
【邸】怎么讀
漢字 | 邸 | 拼音 | dǐ |
---|---|---|---|
部首 | 阝 | 筆畫 | 7 |
五筆 | QAYB | 五行 | 火 |
繁體 | 邸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0B8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hmnl | 鄭碼編碼 | rhsy |
四角編碼 | 77727 | 筆順編碼 | 3515452 |
【邸】筆順筆畫
1、邸字的筆順編碼是:3515452。
2、邸字的部首是阝,邸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邸字筆劃順序是:撇、豎提、橫、斜鉤、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3、邸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邸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下】【邑】邸·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5。
【邸】基本解釋
1.高級官員居住的 處所:官邸。府邸。
2.舊指旅館:旅邸。
【邸】網絡解釋
邸,音dǐ,其基本字義為高級官員的住所,也作為姓氏。邸姓源自漢時西域大月氏貴霜翎侯邸就郄之后。邸姓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主要分布以河北、山西、山東、蘭州等地。主要名人有漢時上郡太守邸柱、元初將領邸澤、明代大臣邸鵬、當代著名排球高級教練邸安和等。
【邸】康熙字典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底。【說文】屬國舍也。【徐曰】諸侯來朝,所舍曰邸,有根柢也,根本所在也。【前漢·文帝紀】至邸而議之。【註】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今人因謂逆旅皆曰邸舍。
又凡物之底皆曰邸。【爾雅·釋器】邸謂之柢。【註】根柢皆物之邸。邸卽底,通語也。
又圭之本亦曰邸。【周禮·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註】圭本著于璧,圭末四出也。
又屛風也。【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設皇邸。【註】張氊案,以氊爲牀,于幄中設皇邸,謂以板爲屛風,染羽象鳳凰羽色以爲之,王座所置也。
又【正韻】至也。與抵通。【史記·河渠書】西邸瓠口。
又觸也。【宋玉·風賦】邸萼葉而振氣。【註】邸與抵同。
又姓。【集韻】漢上郡太守邸柱。
又【韻會】【正韻】知切,音池。【周禮·冬官考工記】絲三邸。 【廣韻】俗作
。亦作?。
【邸】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六】【邑】。
『說文解字』
屬國舍。從邑氐聲。都禮切
『說文解字注』
(邸)屬國舍也。文帝紀曰。入代邸。顏注曰。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按今俗謂旅舍爲邸。經典假借邸爲柢。如典瑞四圭有邸是也。釋器。邸謂之柢。當作秪謂之邸。釋言曰。柢、本也。鄭司農引作邸本也可證。爾雅皆釋經之辭。從邑。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邸】文言文
①戰國時各國的客館;漢各郡王侯為朝見而設置在京都的住所。《史記?呂后本紀》:“迎代王于邸。”
②官員辦事或居住的住所。班固《世態炎涼》:“(朱)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
③客店;旅店。《宋史?黃干傳》:“干因留客邸。”
【又】使……來到。《涉江》:“邸余車兮方林。”
④糧庫。《三國志?蜀志?后主傳》:“治斜谷邸閣。”
⑤通“抵”。到;到達。《史記?河渠書》:“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
【邸報】漢唐地方長官在京師設邸,傳抄詔令奏章等,報給各藩國,所以稱為邸報,后泛指朝廷官報。
【邸第】王侯貴族的住宅。
【邸閣】屯積軍糧或物資之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