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釐新華字典,釐康熙字典,釐中華字典,釐國語詞典,釐漢語字典。
【釐】怎么讀
漢字 | 釐 | 拼音 | lí、xǐ、xī |
---|---|---|---|
部首 | 里 | 筆畫 | 18 |
五筆 | FITF | 五行 | 火 |
繁體 | 釐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91D0 | 字形分析 | 左上包圍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jkmwg | 鄭碼編碼 | bdkb |
四角編碼 | 58215 | 筆順編碼 | 112343134132511211 |
【釐】筆順筆畫
1、釐字的筆順編碼是:112343134132511211。
2、釐字的部首是里,釐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上包圍結(jié)構(gòu),釐字筆劃順序是:橫、橫、豎、撇、點(diǎn)、撇、橫、撇、捺、橫、撇、豎、橫折、橫、橫、豎、橫、橫。
3、釐的筆畫動(dòng)圖順序如下:
4、釐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下】【里】釐·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1。
【釐】基本解釋
同“厘”。
古同“禧”,吉祥。
古同“僖”,用作謚號(hào)。
【釐】網(wǎng)絡(luò)解釋
釐是中國漢字,拼音是xǐ,總筆畫是18筆。
【釐】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集韻】里之切【韻會(huì)】陵之切,
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yáng)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揚(yáng)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又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又?jǐn)?shù)名。與、氂
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是故審毫釐之計(jì)者,必遺天下之大數(shù)。
又【揚(yáng)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chǎn),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yáng)子·方言】釐?,貪也。
又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又山名。【山海經(jīng)】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從牙作。
又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wèi)紙,其理倒側(cè),故名側(cè)理紙。
又姓。【山海經(jīng)】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山海經(jīng)】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jì)】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yīng)劭曰:祭餘肉也。
又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wèi)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zhàn)於齊郊。【註】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wèi)釐姓。【註】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又同?。【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bǔ)】同萊。【戰(zhàn)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又【韻補(bǔ)】葉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釐】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三】【里】。
『說文解字』
家福也。從里(釐)家福也。家福者、家居獲祐也。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漢孝文帝紀(jì)。詔曰。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如淳曰。釐、福也。賈誼傳受釐宣室是也。如說冣合。應(yīng)劭注釐爲(wèi)祭餘肉。失之。師古直謂釐爲(wèi)禧之叚借字。禧與釐雖同在古音弟一部。然義各有當(dāng)。釐字從里。里者、家居也。故許釋爲(wèi)家福。與禧訓(xùn)禮吉不同。春秋三經(jīng)僖公、史記作釐公。叚借字耳。有叚釐爲(wèi)氂者。經(jīng)解云差若毫氂、或作釐是也。有叚釐爲(wèi)賚者。大雅釐爾女士傳曰。釐、予也。釐爾圭瓚傳曰。釐、賜也。有叚釐爲(wèi)理者。堯典允釐百工是也。從里。聲。里之切。一部。
【釐】文言文
暫無釐字的文言文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