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歷新華字典,歷康熙字典,歷中華字典,歷國語詞典,歷漢語字典。
【歷】怎么讀
漢字 | 歷 | 拼音 | lì |
---|---|---|---|
部首 | 廠 | 筆畫 | 4 |
五筆 | DLV | 五行 | 火 |
繁體 | 歷、曆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386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構 |
倉頡編碼 | mks | 鄭碼編碼 | ggym |
四角編碼 | 71227 | 筆順編碼 | 1353 |
【歷】筆順筆畫
1、歷字的筆順編碼是:1353。
2、歷字的部首是廠,歷字的結構為:半包圍結構,歷字筆劃順序是:橫、撇、橫折鉤、撇。
3、歷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歷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辰集下】【止】歷·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歷】基本解釋
1.經歷;經過:來歷。歷程。歷時半年。身歷其境。
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歷年。歷代。歷次。歷屆。
3.遍;一個一個地:歷訪各校。歷試諸方,均無成效。
4.姓。
5.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歷法:陽歷。陰歷。農歷。
6.記錄年月日和節氣的書、表等:日歷。掛歷。天文歷。
【歷】網絡解釋
歷,讀音:lì,繁體字:歴。詞組:(1)從廠,從秝(li),從止,謂歷史;(2)從廠,從秝,從日,謂日歷。1、從廠從秝從止。廠,山石之厓巖,人可居;秝,一行一行的禾苗,謂之農業、農耕;止,一只腳,腳趾朝上,腳后跟朝下,停止。我們的歷史,是在一個穩固的山石之下,止于農業社會,周而復始。2、從廠,從秝,從日。以日為單位,記錄我們農耕社會的歷史。
【歷】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
音靂。【說文】過也。一曰經歷。【書·梓材】殺人歷人。【註】歷人者,罪人所過。【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韋昭註】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爲歷,突掩爲陵,星相擊爲鬭。
又次也。【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註】歷,猶次也。
又盡也。謂徧及之也。【書·盤庚】歷告爾百姓于朕志。【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師古註】歷謂歷觀之。
又踰也,越也。【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大戴記】竊盜歷法妄行。
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註】歷,猶疎也。【後漢·列女傳】蓬髮歷齒,未知禮則。
又錯也。【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
又亂也。【大戴記】歷者,獄之所由生。【註】歷,歷亂也。【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歷歷,行列貌。【古樂府】歷歷種白楡。
又釜鬲謂之歷。【史記·滑稽傳】銅歷爲棺。【索隱曰】歷卽釜鬲也。
又歷錄,文章之貌。見【詩疏】。
又寂歷,猶寂寞也。【張說詩】空山寂歷道心生。
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一名歷山,舜耕處。【廣輿記】蒲州今屬平陽府。
又濟南有歷山,《漢志》充縣亦有歷山。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信都國有歷縣。
又歷城縣,屬濟南,卽齊州縣也。【地理通釋】田廣罷歷下兵,卽其地。後漢安帝建光三年,黃龍見歷城。
又湖名。【廣輿記】歷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爲郡之巨浸。
又《爰歷》,書名。【說文序】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又與曆日之曆同。【前漢·律歷志】黃帝造歷。
又《世本》曰容成造歷。《尸子》曰羲和造歷。或作曆。
又與霹靂之靂同。【前漢·天文志】辟歷夜明。【後漢·蔡邕傳】辟歷數發。
又與馬櫪之櫪同。【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同壢。坑也。
【歷】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二】【止】。
『說文解字』
過也。從止厤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過也。傳也。引伸爲治曆明時之曆。從止。厤聲。郞擊切。十六部。【歷】文言文
①歷書;歷法。《孔雀東南飛》:“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
②經過;經歷。《后序》:“歷吳門,毗陵,渡瓜洲,復還京口。”
③越過;度過。《游黃山記》:“石塊叢起則歷塊。”
④指時間上的經歷。《隆中對》:“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
⑤各個;逐個。《譚嗣同》:“先遣內侍持歷朝圣訓授君。”
⑥屢次;連續。《陳情表》:“歷職郎署。”
【歷塊】⒈跨過土地,形容急速。⒉良馬,比喻良才。
【歷歷】形容清晰分明。
【歷數】⒈推算節氣之度。⒉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