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豐新華字典,豐康熙字典,豐中華字典,豐國語詞典,豐漢語字典。
【豐】怎么讀
漢字 | 豐 | 拼音 | fēng |
---|---|---|---|
部首 | 豆 | 筆畫 | 18 |
五筆 | DHDU | 五行 | 無 |
繁體 | 豐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C50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ujmrt | 鄭碼編碼 | ci |
四角編碼 | 22108 | 筆順編碼 | 111221112521251431 |
【豐】筆順筆畫
1、豐字的筆順編碼是:111221112521251431。
2、豐字的部首是豆,豐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豐字筆劃順序是:橫、橫、橫、豎、豎、橫、橫、橫、豎、豎折/豎彎、豎、橫、豎、橫折、橫、點、撇、橫。
3、豐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豐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中】【豆】豐·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1。
【豐】基本解釋
見“豐”。
【豐】網絡解釋
未檢索到豐字的網絡釋義。
【豐】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
音酆。【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陸佃云】似豆而
。【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又【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又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又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又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
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豐,帝嚳妃,生堯。【師古曰】卽
鋒也。
又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又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又葉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豐。上葉綏我荊衡,下葉以紀洪勳。
又葉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
【豐】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五】【豐】。
『說文解字』
豆之豐滿者也。從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凡豐之屬皆從豐。(豐)豆之豐滿也。謂豆之大者也。引伸之凡大皆曰豐。方言曰。豐大也。凡物之大皃曰豐。又曰。朦尨豐也。豐其通語也。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幾大人謂之豐。燕記豐人杼首。燕趙之閒言圍大謂之豐。許云豆之豐滿者、以其引伸之義明其本義也。周頌豐年傳曰。豐、大也。然則豐年亦此字引伸之義。而賈氏儀禮疏不得其解。從豆。象形。()古文豐。
【豐】文言文
暫無豐字的文言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