斄怎么讀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斄字怎么讀,斄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斄字的說文解字,斄字相關(guān)的文言文,斄字的組詞等。

              斄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斄新華字典斄康熙字典斄中華字典斄國語詞典斄漢語字典

              【斄】怎么讀

              漢字 拼音 lí、tái
              部首 筆畫 19
              五筆 FITW 五行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跟我讀
              統(tǒng)一編碼 基本區(qū) U+6584 字形分析 左上包圍結(jié)構(gòu)
              倉頡編碼 jkmdo 鄭碼編碼 bdoo
              四角編碼 58298 筆順編碼 1123431341313434234

              【斄】筆順筆畫

              1、斄字的筆順編碼是:1123431341313434234。

              2、斄字的部首是攵,斄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上包圍結(jié)構(gòu),斄字筆劃順序是:橫、橫、豎、撇、點、撇、橫、撇、點、橫、撇、橫、撇、點、撇、點、豎、撇、捺。

              3、斄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斄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下】【攴】斄·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5。

              【斄】基本解釋

              讀音:[ lí ]釋義

              1.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

              2.牦牛:“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讀音:[ tái ]釋義

              1.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國陜西省武功縣南。

              2.古縣名,秦置,在今中國陜西省武功縣西南。

              【斄】網(wǎng)絡(luò)解釋

              斄,兩個讀音:lí、tái。讀作lí時指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也指牦牛。讀tái時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國陜西省武功縣南。另指古縣名,秦置,在今中國陜西省武功縣西南。

              【斄】康熙字典

              〔古文〕【集韻】湯來切,同邰。【前漢·地理志】右扶風(fēng)斄,周后稷所封。【註】同邰。◎按字彙又音離,訓(xùn)斄牛,非是。集韻,犂牛字從。犂字從,作

              【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二】【犛】。

              『說文解字』

              彊曲毛,可以箸起衣。從犛省,來聲。(斄)彊曲毛也。也依廣韻補。可?箸起衣。箸同褚。裝衣也。王莽傳。以氂裝衣。師古曰。毛之彊曲者曰氂。以裝褚衣。令其張起也。按此氂皆斄之誤。劉屈氂亦當(dāng)本作屈斄。屈斄謂彊曲毛也。從犛省。來聲。洛哀切。舊音力之切。一部。

              ()古文斄省。

              【斄】文言文

              暫無斄字的文言文

              【斄】組詞

              斄牛

              網(wǎng)友正在查“斄”的相關(guān)字典

              版權(quán)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wǎng)絡(luò)等多渠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