蹻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蹻新華字典,蹻康熙字典,蹻中華字典,蹻國語詞典,蹻漢語字典。
【蹻】怎么讀
漢字 | 蹻 | 拼音 | qiāo |
---|---|---|---|
部首 | 足 | 筆畫 | 19 |
五筆 | KHTK | 五行 | 火 |
繁體 | 蹻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8E7B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rmhkb | 鄭碼編碼 | jijl |
四角編碼 | 62127 | 筆順編碼 | 2512121313425125251 |
【蹻】筆順筆畫
1、蹻字的筆順編碼是:2512121313425125251。
2、蹻字的部首是足,蹻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蹻字筆劃順序是: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撇、橫、撇、捺、豎、橫折、橫、豎、橫折鉤、豎、橫折、橫。
3、蹻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蹻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中】【足】蹻·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2。
【蹻】基本解釋
同“蹺”。
【蹻】網(wǎng)絡(luò)解釋
蹻qiāo形聲。從足,堯聲。本義:舉足。
【蹻】康熙字典
【唐韻】去遙切【集韻】【正韻】丘祅切,同蹺。【說文】舉足行高也。【前漢·高帝紀(jì)】可蹻足待也。【註】文穎曰:蹻,猶翹也。
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音喬。
又【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極虐切,音噱。義
同。
又【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詩·周頌】蹻蹻王之造。【傳】蹻蹻,武貌。
又【魯頌】其馬蹻蹻。【傳】言彊盛也。
又【廣韻】居灼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腳。走蹻蹻貌。
又【爾雅·釋言】蹻蹻,憍也。【註】小人得志,憍蹇之貌。【詩·大雅】小子蹻蹻。【傳】驕貌。
又【戰(zhàn)國策】贏縢履蹻。【註】蹻,屐也。【史記·虞卿傳】躡蹻擔(dān)簦。【註】蹻,草履也。【前漢·王褒傳】離蔬釋蹻而烹膏粱。【註】應(yīng)劭曰:木蹻也。臣瓚曰:以繩爲(wèi)之也。師古曰:蹻卽今之鞋耳。【類篇】山行所乗,以鐵如錐,施之履下。
又【呂氏春秋】蹻然不固。【註】蹻,讀乗蹻之蹻,謂其流行疾速,不堅固也。
又【集韻】迄卻切,音謔。【揚子·方言】杜、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註】?蹻,燥歰貌。
又【集韻】拘玉切,音挶。義同。檋或作蹻。
【蹻】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二】【足】。
『說文解字』
舉足行高也。從足喬聲。《詩》曰:“小子蹻蹻。”居勺切
『說文解字注』
(蹻)舉足小高也。蹻高曡韻。各本作行高。晉灼注漢書高帝妃作小高。玄應(yīng)引文穎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云。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從足。喬聲。丘消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詩曰。小子蹻蹻。大雅文。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
【蹻】文言文
舉起(腳)。《漢書?高帝紀(jì)》:“大臣內(nèi)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juē
草鞋。《史記?虞卿傳》:“躡蹻擔(dān)簦。”
jiǎo
矯健;勇武。《新五代史?史弘肇傳》:“為人蹻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