鞴怎么讀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鞴字怎么讀,鞴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鞴字的說文解字,鞴字相關的文言文,鞴字的組詞等。

              鞴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鞴新華字典鞴康熙字典鞴中華字典鞴國語詞典鞴漢語字典

              【鞴】怎么讀

              漢字 拼音 bèi
              部首 筆畫 19
              五筆 AFAE 五行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97B4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倉頡編碼 tjthb 鄭碼編碼 eeml
              四角編碼 44527 筆順編碼 1221251121221325112

              【鞴】筆順筆畫

              1、鞴字的筆順編碼是:1221251121221325112。

              2、鞴字的部首是革,鞴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鞴字筆劃順序是:橫、豎、豎、橫、豎、橫折、橫、橫、豎、橫、豎、豎、橫、撇、豎、橫折鉤、橫、橫、豎。

              3、鞴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鞴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戌集中】【革】鞴·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0。

              【鞴】基本解釋

              把鞍轡(pèi)等套在牲口上:鞴馬。

              【鞴】網絡解釋

              鞴名>漢字:鞴拼音:bèi聲母:b部首:革部 部首筆畫:9筆筆畫:10劃 總筆畫數:19筆筆順:橫豎豎橫豎折橫橫豎橫豎豎橫撇豎折橫橫豎五筆86:AFAE車絥,覆蓋在車軾上的一種飾物絥,《說文》:“車絥也”。鞴,絥同。――《廣韻》通“服、被、犕”“鞴、犕、被、服——古服字,去聲,讀犕(今簡體字為備)。音近逼,即匐。《詩經·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轉輾反側。’服與側為韻,《詩經》中服字,共有十六處,都作蒲北切下逼。不同今人讀為房六切(伏)。古‘服’亦作犕。《易經·系辭下》:‘犕牛乘馬。”犕為“馬上鞍’。《漢書·外戚傳》:‘取它郎 ,以被其馬。’又改犕為‘被’。故《后漢書·彭寵傳》有‘被馬六匹’之語。由于鞍質為‘皮’……杜甫詩有‘我曹鞴馬聽晨雞’之句。可見服、犕、被、鞴四字同音通假。(參見《唐韻》正卷十四“服”字條)解放前,京劇扮演主仆者,主人出行,命仆說:‘服馬。’即古語遺義。”(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4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鞴】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正韻】房六切,音伏。【玉篇】本作。詳前字註。

              又【廣韻】【集韻】平祕切,音備。【廣韻】本作絥。詳糸部絥字註。

              又【廣韻】【集韻】蒲故切,音步。【廣韻】鞴靫,盛箭室。 【類篇】書作

              【鞴】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絥或從革聲。葡聲,伏聲同在弟一部。

              【鞴】文言文

              暫無鞴字的文言文

              【鞴】組詞

              鞴風
              鞴捍
              鞴勒
              鞴馬
              鞴囊
              鞴繩
              鞴炭
              鞴液
              鞴蔽
              鞴鷹
              鞴靫
                韋鞴
                爐鞴
                絳鞴
                鵝鞴
                鼓鞴
                鞍鞴
                鞲鞴

              網友正在查“鞴”的相關字典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絡等多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