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巨新華字典,巨康熙字典,巨中華字典,巨國語詞典,巨漢語字典。
【巨】怎么讀
漢字 | 巨 | 拼音 | jù |
---|---|---|---|
部首 | 匚 | 筆畫 | 4 |
五筆 | AND | 五行 | 木 |
繁體 | 巨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5DE8 | 字形分析 | 單一結構 |
倉頡編碼 | ss | 鄭碼編碼 | hxvv |
四角編碼 | 71717 | 筆順編碼 | 1515 |
【巨】筆順筆畫
1、巨字的筆順編碼是:1515。
2、巨字的部首是匚,巨字的結構為:單一結構,巨字筆劃順序是:橫、橫折、橫、豎折/豎彎。
3、巨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巨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中】【工】巨·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巨】基本解釋
1.大;很大:巨款。巨輪。巨幅畫像。為數(shù)甚巨。
2.姓。
【巨】網絡解釋
巨(jù),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義:畫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巨】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
渠上聲。【說文】?巨也。從工,象手持之。
又【玉篇】大也。【孟子】爲巨室。
又巨萬,數(shù)也。【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註】巨萬,今萬萬。
又姓。【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廣韻】漢有巨武,爲荊州刺史。
又巨毋,複姓。【前漢·王莽傳】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後漢·光武紀】作巨無霸。
又【韻會】通作鉅。【前漢·食貨志】庶人之富者累鉅萬。【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工。
又與詎同。【前漢·高帝紀】公巨能入乎。【師古曰】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類篇】求於切,音蕖。未央也。【韻會】亦作渠。詩小雅庭燎註,夜未渠央。義與遽同,言未便至夜也。
【巨】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五】【工】。
『說文解字』
規(guī)巨也。從工,象手持之。榘,巨或從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巨)規(guī)巨也。周髀筭經曰。圜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脩四。徑隅五。旣方其外。半之一矩。環(huán)而共盤。得成三四五。?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用矩之道。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湥。臥矩以知遠。環(huán)矩以爲圓。合矩以爲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shù)爲典。以方出圓。按規(guī)矩二字猶言法度。古不分別。規(guī)圜矩方者、圜出於方。圜方皆出於矩也。夫部曰。規(guī)、有法度也。不言圜曰規(guī)。考工記。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注。矩謂刻識之也。凡識其廣長曰矩。故凡有所刻識皆謂之矩。從工。象手持之。謂?也。其呂切。五部。按後人分別巨、大也。矩、法也、常也。與說文字異。其呂切、唐韻也。廣韻作矩、榘。入九麌。俱雨切。又云。說文又其呂切。此出說文音隱。
(榘)巨或從木矢。矢者其中正也。矢部曰。有所長短。以矢爲正。按今字作矩省木。
()古文巨。此爲象手持之。小篆變之。取整齊耳。大學。絜矩之道。注云。矩或作巨。此古文之遺也。
【巨】文言文
①大。《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事無巨細,亮皆專一。”
②通“詎”,表示反問。難道,哪里。《漢書?高帝紀上》:“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