飏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飏新華字典,飏康熙字典,飏中華字典,飏國語詞典,飏漢語字典。
【飏】怎么讀
漢字 | 飏 | 拼音 | yáng |
---|---|---|---|
部首 | 風 | 筆畫 | 7 |
五筆 | MQNR | 五行 | 無 |
繁體 | 颺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8CF | 字形分析 | 左下包圍結構 |
倉頡編碼 | hnnsh | 鄭碼編碼 | qdyo |
四角編碼 | 77212 | 筆順編碼 | 3534533 |
【飏】筆順筆畫
1、飏字的筆順編碼是:3534533。
2、飏字的部首是風,飏字的結構為:左下包圍結構,飏字筆劃順序是:撇、橫折彎鉤/橫斜鉤、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3、飏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飏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戌集下】【風】颺·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9。
【飏】基本解釋
飛揚;飄揚。
【飏】網絡解釋
同“揚”。⑴ 飛揚;飄揚 [fly;float;flutter]飏,風所飛揚也。——《說文》風飏電激。——《漢書·敘傳》曳紅采之流離兮,飏翠氣之宛延。——漢· 揚雄《甘泉賦》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飛飏,飛飏,飛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雪花的快樂》⑵ 又如:飏塵(塵土飛揚);飏幕(風吹開簾幕);飏飏(飛翔的樣子。即翩翩);飏空(在空中飄揚);飏簸(向上拋撒谷物,以揚出雜物);飏扇(古揚谷器)⑶ 通“揚”。揚舉 [lift]江風飏帆急,山月下樓遲。—— 唐· 許渾《送客歸峽中》
【飏】康熙字典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風所飛揚也。
又【書·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傳】是正其義而揚道之。
又大言而疾曰颺。【書·益稷】臯陶拜手稽首颺言。
又簸颺,颺去糠粃也。與揚通。【晉書·孫綽傳】簸之颺之,糠粃在前。【詩·小雅】作簸揚。
又【左傳·昭二十八年】子少不颺。【註】顏貌不揚顯。
又【正字通】舟徐行貌。【陶潛·歸去來辭】舟遙遙以輕颺。
又鳥飛去曰颺。【魏志·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則爲用,飽則颺去。
又【廣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義同。 從昜。俗作
,非。【字彙補】亦作?。
【飏】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三】【風】。
『說文解字』
風所飛揚也。從風昜聲。與章切〖注〗《字彙補》亦作?。
『說文解字注』
(颺)風所飛揚也。揚者。飛舉也。從風。昜聲。與章切。十部。
【飏】文言文
暫無飏字的文言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