汭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汭新華字典,汭康熙字典,汭中華字典,汭國語詞典,汭漢語字典。
【汭】怎么讀
漢字 | 汭 | 拼音 | ruì |
---|---|---|---|
部首 | 氵 | 筆畫 | 7 |
五筆 | IMWY | 五行 | 無 |
繁體 | 汭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6C6D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eob | 鄭碼編碼 | vlod |
四角編碼 | 34127 | 筆順編碼 | 4412534 |
【汭】筆順筆畫
1、汭字的筆順編碼是:4412534。
2、汭字的部首是氵,汭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汭字筆劃順序是:點、點、提、豎、橫折鉤、撇、點。
3、汭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汭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巳集上】【水】汭·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汭】基本解釋
1.河流會合或彎曲的地方。
2.古水名。在今陜西。
【汭】網(wǎng)絡(luò)解釋
汭,河流彎曲之地。河流在彎曲的地方,凹岸一側(cè)水的回轉(zhuǎn)半徑大于凸岸一側(cè),日久造成凹岸平原水土流失,越來越小。而水中泥沙由于水流速不均勻,大多沉積在凸岸側(cè),土地肥沃,平原面積越來越大。先民在住址安全以及耕作經(jīng)驗上考慮選擇“汭”,旨在于此種地形利于交通、耕種、漁獵。風(fēng)水上說這種地形是形勝。如果凸岸三角地帶恰好位于山南水北,那么這種地形就是“形勝”之極致。
【汭】康熙字典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音芮。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註】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nèi)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傳】汭,水之內(nèi)也。通作芮。【詩·大雅】芮鞫之卽。【箋】水內(nèi)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書·禹貢】涇屬渭汭。【傳】水北曰汭。【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爲渭汭,知水北曰汭。
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正義】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爲汭。【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木華·海賦】雲(yún)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江淹·擬古詩】昨發(fā)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yún)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註。
【汭】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相入也。從水從內(nèi),內(nèi)亦聲。而銳切
『說文解字注』
(汭)水相入皃。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廣韻正。上下文皆水皃。則皃字是也。水相入皃者、汭之本義也。周禮職方之汭、卽漢志右扶風(fēng)汧縣之芮。水名也。大雅之汭、亦作芮。毛云。水厓也。鄭云。汭之言內(nèi)也。尚書嬀汭、渭汭。某氏釋爲水北。雒汭。某氏釋爲雒入河處。左傳漢汭、渭汭、雒汭、滑汭。杜氏或云水內(nèi)也、或云水之隈曲曰汭。大意與大雅鄭箋相近。鄭箋之言云者、謂汭卽內(nèi)也。凡云某之言某、皆在轉(zhuǎn)注假借閒。從水內(nèi)。與枘同意。內(nèi)亦聲。而銳切。十五部。
【汭】文言文
暫無汭字的文言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