攴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攴新華字典,攴康熙字典,攴中華字典,攴國語詞典,攴漢語字典。
【攴】怎么讀
漢字 | 攴 | 拼音 | pū |
---|---|---|---|
部首 | 攵 | 筆畫 | 4 |
五筆 | HCU | 五行 | 無 |
繁體 | 攴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534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ye | 鄭碼編碼 | idxs |
四角編碼 | 21407 | 筆順編碼 | 2154 |
攴
【攴】筆順筆畫
1、攴字的筆順編碼是:2154。
2、攴字的部首是攵,攴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攴字筆劃順序是:豎、橫、橫撇/橫鉤、捺。
3、攴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攴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下】【攴】攴·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0。
【攴】基本解釋
1.輕輕地擊打。
2.古同“撲”,戒尺。
【攴】網絡解釋
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擊的意思。
【攴】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普木切,音撲。【說文】小擊也。
又【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本作
。楚也。【五經文字】石經作攵。【集韻】或作撲撲。
【攴】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攴】。
『說文解字』
小擊也。從又卜聲。凡攴之屬皆從攴。普木切
『說文解字注』
(攴)小擊也。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聲。又者手也。經典變作撲。凡尙書、三禮鞭撲字皆作撲。又變爲手。?聲不改。葢漢石經之體。此手部無撲之原也。唐石經初刻作樸、從木者。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是也。豳風。八月剝棗。假剝爲攴。毛曰。擊也。音義曰。普卜反。從又。?聲。普木切。三部。凡攴之屬皆從攴。
【攴】文言文
暫無攴字的文言文
【攴】組詞
暫無攴組詞的詞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