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怎么讀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苓字怎么讀,苓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苓字的說文解字,苓字相關(guān)的文言文,苓字的組詞等。

              苓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苓新華字典苓康熙字典苓中華字典苓國語詞典苓漢語字典

              【苓】怎么讀

              漢字 拼音 líng
              部首 筆畫 8
              五筆 AWYC 五行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
              統(tǒng)一編碼 基本區(qū) U+82D3 字形分析 上下結(jié)構(gòu)
              倉頡編碼 toii 鄭碼編碼 eow
              四角編碼 44302 筆順編碼 12234454

              【苓】筆順筆畫

              1、苓字的筆順編碼是:12234454。

              2、苓字的部首是艸,苓字的結(jié)構(gòu)為:上下結(jié)構(gòu),苓字筆劃順序是:橫、豎、豎、撇、捺、點(diǎn)、橫撇/橫鉤、點(diǎn)。

              3、苓的筆畫動(dòng)圖順序如下:

              4、苓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申集上】【艸】苓·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苓】基本解釋

              見〔茯苓〕

              【苓】網(wǎng)絡(luò)解釋

              未檢索到苓字的網(wǎng)絡(luò)釋義。

              【苓】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huì)】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wèi)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fēng)】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xùn)】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jìn)學(xué)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jìn)以狶苓也。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fā)】蔓草芳苓。【註】古蓮字。 【韻會(huì)】亦作蘦。

              又作?。

              【苓】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一】【艸】。

              『說文解字』

              卷耳也。從艸令聲。郎丁切

              『說文解字注』

              (苓)苓耳、逗。二字各本脫。今補(bǔ)。說見苦字下。卷耳艸。艸字各本作也。今依韻會(huì)所引。釋艸、毛傳皆曰。卷耳、苓耳也。從艸。令聲。郞丁切。古音在十二部。

              【苓】文言文

              暫無苓字的文言文

              【苓】組詞

              苓耳

              網(wǎng)友正在查“苓”的相關(guān)字典

              版權(quán)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wǎng)絡(luò)等多渠道,如有侵權(quán)請(qǐng)聯(lián)系站長(zhǎng)。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