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反新華字典,反康熙字典,反中華字典,反國語詞典,反漢語字典。
【反】怎么讀
漢字 | 反 | 拼音 | fǎn |
---|---|---|---|
部首 | 又 | 筆畫 | 4 |
五筆 | RCI | 五行 | 水 |
繁體 | 反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53CD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he | 鄭碼編碼 | pdxs |
四角編碼 | 72247 | 筆順編碼 | 3354 |
【反】筆順筆畫
1、反字的筆順編碼是:3354。
2、反字的部首是又,反字的結(jié)構(gòu)為:半包圍結(jié)構(gòu),反字筆劃順序是:撇、撇、橫撇/橫鉤、捺。
3、反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反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子集下】【又】反·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2。
【反】基本解釋
1.顛倒的;方 向相背的。與“正”相對:反面。反作用。
2.指反革命、反動派:肅反。
3.反抗;反對:反 法西斯。反封建。
4.翻轉(zhuǎn):反復(fù)。反敗為勝。
5.推及:舉一反三。
6.回;還:反擊。反問。
7.副詞。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8.古同“返”。
【反】網(wǎng)絡(luò)解釋
為一漢字。筆畫4畫,部首“丿”,是一個多音多意字,常見發(fā)音為fǎn ㄈㄢˇ。也作一醫(yī)學(xué)用語。
【反】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府遠(yuǎn)切【集韻】【韻會】甫遠(yuǎn)切,
音返。【說文】覆也。從又,廠。【詩·周頌】福祿來反。【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勝傳】使者五反。【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幡。【廣韻】斷獄平反。【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增韻】理正幽枉也。【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註】反,音幡。
又通作翻。【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部版切,翻上聲。【集韻】難也。【詩·小雅】威儀反反。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難也。【詩·小雅】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xí)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wèi)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覆也。
【反】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又】。
『說文解字』
覆也。從又,廠反形。(反)覆也。覆,覂也。從又必有覆之者。廠。各本作廠反形。未允。韻會無反形字。然則當(dāng)云廠聲而奪也。廠,呼旱切。反,府遠(yuǎn)切。十四部。
()古文。
【反】文言文
①方向相背;顛倒的。與“正”相對。《察今》:“非務(wù)相反也,時勢異也。”
②翻轉(zhuǎn);翻覆。《詩經(jīng)?關(guān)睢》:“求之不得,展轉(zhuǎn)反側(cè)。”
③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④背叛;造反。《鴻門宴》:“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⑤違反;反對。《商君書?更法》:“反古者未必可非。”
⑥類推。《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⑦反省。《淮南子?氾論》:“紂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過。”
⑧反倒;反而。《兵車行》:“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師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