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nèi)容:喪新華字典,喪康熙字典,喪中華字典,喪國語詞典,喪漢語字典。
【喪】怎么讀
漢字 | 喪 | 拼音 | sàng、sāng |
---|---|---|---|
部首 | 十 | 筆畫 | 8 |
五筆 | FUEU | 五行 | 無 |
繁體 | 喪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4E27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gcv | 鄭碼編碼 | eduh |
四角編碼 | 40732 | 筆順編碼 | 12431534 |
【喪】筆順筆畫
1、喪字的筆順編碼是:12431534。
2、喪字的部首是十,喪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喪字筆劃順序是:橫、豎、點、撇、橫、豎提、撇、捺。
3、喪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喪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丑集上】【口】喪·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9。
【喪】基本解釋
1.丟掉;失去:喪盡天良。喪權辱國。
2.情緒低落;失意:懊喪。頹喪。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情):喪事。治喪。
【喪】網(wǎng)絡解釋
喪,死了人有關的事,也有丟掉,失去的意思,其他多個意思都可以由此引申而來,如相關詞語“喪盡天良”、“喪天害理”、“喪葬費”等。
【喪】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
桑去聲。【玉篇】亡也。
又【正韻】失位也。【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註】喪,失位也。【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
又【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音桑。【正韻】持服曰喪。【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
又【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禮·曲禮】送喪不踰境。
又姓。【廣韻】楚大夫喪左。【說文】本作。【廣韻】亦作
。
【喪】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二】【哭】。
『說文解字』
亾也。從哭從亾。會意。亾亦聲。息郎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亡也。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尙書大傳曰。王之於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於生者乎。王之於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於在者乎。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兇禮謂之喪者、鄭禮經(jīng)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於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公子重耳自偁身喪、魯昭公自偁喪人。此喪字之本義也。凡喪失字本皆平聲。俗讀去聲、以別於死喪平聲。非古也。從哭亡。亡亦聲。此從禮記奔喪之禮釋文所引。息郞切。十部。【喪】文言文
①喪失;失去。《魚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喪亡;滅亡。《六國論》:“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③葬;安葬。《寡人之于國也》:“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sāng
喪事。《殽之戰(zhàn)》:“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