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典新華字典,典康熙字典,典中華字典,典國語詞典,典漢語字典。
【典】怎么讀
漢字 | 典 | 拼音 | diǎn |
---|---|---|---|
部首 | 八 | 筆畫 | 8 |
五筆 | MAWU | 五行 | 火 |
繁體 | 典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178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tbc | 鄭碼編碼 | ldeo |
四角編碼 | 55801 | 筆順編碼 | 25122134 |
【典】筆順筆畫
1、典字的筆順編碼是:25122134。
2、典字的部首是八,典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典字筆劃順序是:豎、橫折、橫、豎、豎、橫、撇、點。
3、典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典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子集下】【八】典·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典】基本解釋
1.標準;法則:典范。典章。
2.典范性書籍:詞典。引經據典。
3.典故:用典。出典。
4.典禮:盛典。大典。
5.主持;主管:典試。典獄。
6.姓。
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給另一方使用,換取一筆錢,不付利息,議定年限,到期還款,收回原物。
【典】網絡解釋
典,春秋戰國以前的公文體制。典也指莊重高雅,文章、言辭有典據,高雅而不淺俗。
【典】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多殄切,顚上聲。【說文】典,五帝之書也。從
在丌上,尊閣之也。【爾雅·釋言】典,經也。【廣韻】法也。【書·舜典】愼
五典。【註】五典,五常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秋官·大司
】掌建邦之三典。【疏】常經卽是法式。
又【周語】召公曰:瞽獻典。【註】典,樂典也。
又典守,猶主也。【周禮·春官】典同。【又】典瑞。【戰國策】我典主東地。【註】典猶職典也。
又姓。【魏志】有典韋。
又【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正韻】堅潤貌。【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註】頎讀爲懇。典,堅韌貌。【韻會】一曰車轅束。
【典】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五】【丌】。
『說文解字』
五帝之書也。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典)五帝之書也。三墳五典見左傳。從()古文典。從竹。古文
作?。此從古文
也。漢碑多有從竹、從艸者。
【典】文言文
①重要的書籍、文獻。《張衡傳》:“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活板》:“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②法則;制度。《張衡傳》:“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
③從前的文物、制度。故事。《左傳?昭公十五年》:“數典而忘其祖。”
④掌管;主管。《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季布以勇顯于楚,身屢典軍,搴旗者數矣。”
⑤抵押。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貫。”
⑥文雅;不粗俗。蕭統《答玄圃園講頌啟令》:“辭典文艷。”
⑦典禮。《宋書?蔡廓傳》:“朝廷儀典,皆取定于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