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佩新華字典,佩康熙字典,佩中華字典,佩國語詞典,佩漢語字典。
【佩】怎么讀
漢字 | 佩 | 拼音 | pèi |
---|---|---|---|
部首 | 亻 | 筆畫 | 8 |
五筆 | WMGH | 五行 | 水 |
繁體 | 佩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4F69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ohnb | 鄭碼編碼 | nqal |
四角編碼 | 27210 | 筆順編碼 | 32351252 |
【佩】筆順筆畫
1、佩字的筆順編碼是:32351252。
2、佩字的部首是亻,佩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佩字筆劃順序是:撇、豎、撇、橫折彎鉤/橫斜鉤、橫、豎、橫折鉤、豎。
3、佩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佩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子集中】【人】佩·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佩】基本解釋
1.(把小巧的東西)帶(掛、別、系等)在身上某一部分:佩刀。胸前佩著紀念章。腰間佩著一支手槍。
2.心悅誠服:欽佩。
3.古時系在衣帶上的飾物:玉佩。
【佩】網絡解釋
未檢索到佩字的網絡釋義。
【佩】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悖。【釋名】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陪貳也。一德佩,一事佩。【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左傳·閔二年】晉狐突曰:佩衷之旗也。【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又】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
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又】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
又【論語】去喪無所不佩。
又【白虎通】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鍼縷。
又水縈紆謂之佩。【水經注】鮑丘水北佩謙澤,眇望無垠。
又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衆溪南流注于渭。
又葉蒲眉切,音裴。【詩·秦風】何以贈之,瓊瑰玉佩。葉上思。
又葉蒲邁切,音敗。【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能音柰。 【說文】大帶佩也。從人從凡從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徐鉉曰】俗別作珮,非。
【佩】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八】【人】。
『說文解字』
大帶佩也。從人從凡從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蒲妹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珮,非是。
『說文解字注』
(佩)大帶佩也。大帶佩者、謂佩必系於大帶也。古者有大帶、有革帶。佩系於革帶。不在大帶。何以言大帶佩也。革帶統於大帶也。許於糸部之紳、革部之鞶皆曰大帶。實則紳爲大帶、鞶爲革帶也。佩者、內則左右佩用是。從人凡巾。從人者、人所以利用也。從凡者、所謂無所不佩也。從巾者、其一耑也。蒲妹切。古音在一部。俗作珮。佩必有巾。故從巾。故字依韻?補。巾部之帥也。說從巾之意。巾謂之飾。巾部曰。飾、?也。又部曰。?、飾也。飾拭古今字。巾以飾物。故謂之飾。禮經詳帨。左氏偁率巾者、冣切於用者也。故倉頡製佩帶二文皆箸巾。
【佩】文言文
①系掛在衣帶上的裝飾物。《林黛玉進賈府》:“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
②佩帶;掛。《鴻門宴》:“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③敬佩;佩服。杜甫《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鄙人奉未眷,佩服自早年。”
【佩服】⒈佩掛。⒉銘記。⒊遵循。⒋悅服;欽敬。
【佩弦】比喻自箴自戒。弦,弓弦。弦常緊繃,所以性緩的人佩以自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