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征新華字典,征康熙字典,征中華字典,征國語詞典,征漢語字典。
【征】怎么讀
漢字 | 征 | 拼音 | zhēng |
---|---|---|---|
部首 | 彳 | 筆畫 | 8 |
五筆 | TGHG | 五行 | 無 |
繁體 | 徵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F81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homym | 鄭碼編碼 | oiai |
四角編碼 | 21211 | 筆順編碼 | 33212121 |
【征】筆順筆畫
1、征字的筆順編碼是:33212121。
2、征字的部首是彳,征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征字筆劃順序是:撇、撇、豎、橫、豎、橫、豎、橫。
3、征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征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下】【彳】征·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征】基本解釋
1.走遠路(多指軍隊):征途。長征。
2.征討:出征。南征北戰。
3.政府召集人民服務:征兵。應征入伍。
4.征收:征稅。
5.征用:征地。
6.征求:征稿。征文。
7.證明;證驗:文獻足征。信而有征。有實物可征。
8.表露出來的跡象;現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征】網絡解釋
征,zheng,從彳從正。彳,三脛相連,小步也;正,守一以止也。行正為征,召集也。征通徵。徵,召也。行於微而文達者。中國漢字。讀作“zhēng”。含義:1.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2.遠征。3.召集。4.征求。5.出兵討伐。
【征】康熙字典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
又【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又【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又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廝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又【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又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征】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征】文言文
①出征;遠行。王昌齡《出塞》:“萬里長征人未還。”
②征伐;征討。《赤壁之戰》:“挾天子以征四方。”
③征收;爭奪。《促織》:“宣德間,宮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④賦稅。《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關市之征。”
⑤征召。《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
⑥追究。《左傳?僖公四年》:“寡人是征。”
⑦證明。《觀巴黎油畫記》:“而其事信而有征。”
⑧跡象;預兆。《史記?項羽本紀》:“兵未戰先見敗征。”
【征夫】⒈行人;旅人。⒉從役之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