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卷新華字典,卷康熙字典,卷中華字典,卷國語詞典,卷漢語字典。
【卷】怎么讀
漢字 | 卷 | 拼音 | juàn、juǎn |
---|---|---|---|
部首 | ? | 筆畫 | 8 |
五筆 | UDBB | 五行 | 木 |
繁體 | 捲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377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fqsu | 鄭碼編碼 | ubyy |
四角編碼 | 90712 | 筆順編碼 | 43113455 |
【卷】筆順筆畫
1、卷字的筆順編碼是:43113455。
2、卷字的部首是?,卷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卷字筆劃順序是:點、撇、橫、橫、撇、捺、橫折鉤、豎彎鉤。
3、卷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卷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子集下】【卩】卷·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卷】基本解釋
機關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調卷。查卷。
1.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把竹簾子卷起來。卷起袖子就干。烙餅卷大蔥。
2.一種大的力量把東西撮起或裹住:風卷著雨點劈面打來。汽車卷起塵土,飛馳而過。她卷入了這場爭論。
3.裹成圓筒形的東西:鋪蓋卷兒。把掛歷裹成一個卷兒寄出去。
4.(卷兒)卷子(juǎn·zi):花卷兒。金銀卷兒。
5.用于成卷兒的東西:一卷紙。一卷鋪蓋。
【卷】網絡解釋
卷,juǎn,動詞含義是:用對折半后再折半的辦法縮減幅度。引申為:用連續滾動的辦法收縮幅度。作為名詞的卷,是帛、紙的合攏形態。
【卷】康熙字典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卷】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九】【卩】。
『說文解字』
厀曲也。從卪(卷)厀曲也。卷之本義也。引伸爲凡曲之偁。大雅。有卷者阿。傳曰。卷、曲也。又引伸爲舒卷。論語。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卽手部之捲收字也。又中庸。一卷石之多。注曰。卷猶區也。又陳風。碩大且卷。傳曰。卷、好皃。此與齊風傳鬈、好皃同。謂卽一字也。檀弓。女手卷然。亦謂好皃。從卪。聲。十四部。巨員切。大徐但云居轉切。
【卷】文言文
①把東西卷裹成圓筒形。《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②翻卷;掀起;裹起。《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③席卷;全部盜取或侵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他意欲卷了兩家的銀子逃去。”
juàn
①書卷;書籍。《核舟記》:“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
②整部書的一部分。《后序》:“使北營,留北關外,為一卷。”
③表示文書、書籍的單位。《木蘭辭》:“軍書十二卷。”
④試卷;考卷。《左忠毅公逸事》:“呈卷,即而署第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