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單新華字典,單康熙字典,單中華字典,單國語詞典,單漢語字典。
【單】怎么讀
漢字 | 單 | 拼音 | dān、chán、shàn |
---|---|---|---|
部首 | 丷 | 筆畫 | 8 |
五筆 | UJFJ | 五行 | 火 |
繁體 | 單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355 | 字形分析 | 上下結構 |
倉頡編碼 | cwj | 鄭碼編碼 | udke |
四角編碼 | 80506 | 筆順編碼 | 43251112 |
【單】筆順筆畫
1、單字的筆順編碼是:43251112。
2、單字的部首是丷,單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單字筆劃順序是:點、撇、豎、橫折、橫、橫、橫、豎。
3、單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單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丑集上】【口】單·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9。
【單】基本解釋
1.不復雜:單純。簡單。單調(diào)。
2.獨一:單獨。單一。單詞。
3.只,僅:做事單靠熱情不夠。
4.奇(jī)數的:單日。單號。
5.薄,弱:單薄。
6.衣服被褥只有一層的:單褲。單衣。
7.覆蓋用的布:被單。床單。
8.記載事物用的紙片:單據。傳單。名單。
9.和尚稱禪堂的坐床。
1.〔單于〕中國古代匈奴君主的稱號。
2.(單)
姓。
【單】網絡解釋
單,多種讀音,一般讀作dān,表示單獨,單一。又讀作shàn,姓氏。原是一種原始的武器,用一段樹椏在兩段縛上石塊制成。金文銘文通單戈(戰):攻單無敵;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有“善單者不怒”的文字。
【單】康熙字典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說文】大也。
又【書·洛誥】乃單文祖德。【傳】單,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箋】單,盡也。【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單出里。【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又【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註】單,周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又【廣韻】單複也。【正字通】單者,複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又【玉篇】一也,隻也。【詩·大雅】其軍三單。【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單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又【高彪傳】家傳單寒。
又姓。【廣韻】可單氏,後攺爲單氏。
又【集韻】唐干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廣韻】單于。【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又【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玉篇】大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註】師古曰:音善甫。
又姓。【廣韻】單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註】單音善,單姓,次名。
又人名。【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註】單音善。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註。
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集韻】本作亶,多穀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單文祖德。【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傳】單,信也,或曰厚也。【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又【周頌】單厥心。【傳】單,厚也。【釋文】都但反。
又通亶。【史記·歷書】端蒙單閼二年。【註】單閼,一作亶安。
又【集韻】徒案切,音憚。與同,
狐,邑名。
又【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單至,輕發之貌。
又【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單父,邑名。 亦姓。
【單】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二】【吅】。
『說文解字』
大也。從吅,吅亦聲。闕。都寒切
『說文解字注』
大也。當爲大言也。淺人刪言字。如誣加言也。淺人亦刪言字。爾雅、廣雅說大皆無單。引伸爲雙之反對。大雅。其軍三單。毛云。三單、相襲也。鄭云。丁夫適滿三軍之數。無羨卒也。從吅【單】文言文
①單一;單獨。《信陵君竊符救趙》:“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②僅僅,只。《水滸傳》:“單單只剩得一個何觀察。”
③孤單。《孔雀東南飛》:“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
④薄弱;單薄。《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
⑤用一層布帛制的衣物。《孔雀東南飛》:“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
⑥記載事物的紙片、票據。《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個私單。”
⑦通“殫”。《荀子?富國》:“事之以貨寶,則貨寶單而交不結。”
⑧奇數的。
⑨在稱數法中表示零位。《水滸傳》:“一百單八將。”
chán
見“單于”。
shàn
①通“禪”,輪換。《詩經?大雅?公劉》:“其軍三單。”
【單丁】獨子。
【單家】孤寒人家。
【單步】徒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