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視新華字典,視康熙字典,視中華字典,視國語詞典,視漢語字典。
【視】怎么讀
漢字 | 視 | 拼音 | shì |
---|---|---|---|
部首 | 見 | 筆畫 | 8 |
五筆 | PYMQ | 五行 | 金 |
繁體 | 視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9C6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ifbhu | 鄭碼編碼 | wslr |
四角編碼 | 37212 | 筆順編碼 | 45242535 |
【視】筆順筆畫
1、視字的筆順編碼是:45242535。
2、視字的部首是見,視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視字筆劃順序是:點、橫撇/橫鉤、豎、點、豎、橫折、撇、豎彎鉤。
3、視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視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上】【見】視·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5。
【視】基本解釋
1.看:視力。視線。近視。熟視無睹。
2.看待:輕視。重視。藐視。一視同仁。
3.考察:視察。巡視。監視。
4.姓。
【視】網絡解釋
視,發音shì,最主要的意思為“看”,如視覺、視力、視野、鄙視、注視、近視、視而不見、熟視無睹。還可表示親臨某事的意思,如視事、視察。另外還用來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視】康熙字典
〔古文〕眡
眎
【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
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臘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又【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葉上矢履。
【視】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八】【見】。
『說文解字』
瞻也。從見示。,古文視。眡,亦古文視。神至切
『說文解字注』
瞻也。目部曰。瞻、臨視也。視不必皆臨。則瞻與視小別矣。渾言不別也。引伸之義、凡我所爲使人見之亦曰視。士昏禮。視諸衿鞶。注曰。視乃正字。今文作示。俗誤行之。曲禮。童子常視母誑。注曰。視今之示字。小雅。視民不恌。箋云。視古示字也。按此三注一也。古作視。漢人作示。是爲古今字。示下曰。天【視】文言文
①看。《世態炎涼》:“其故人素輕買臣者入內視之。”
②察看;視察。《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③治理;處理(公務)。《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④看待;對待。《六國論》:“子孫視之不甚惜。”
⑤看顧;照看。《答司馬諫議書》:“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
⑥視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⑦比較;比照。《五人墓碑記》:“其辱行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視事】官員到職工作;辦公。
【視學】⒈周代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奠及養老之禮,稱為視學。⒉一輩子派有司到國學對學子進行考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