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屈新華字典,屈康熙字典,屈中華字典,屈國語詞典,屈漢語字典。
【屈】怎么讀
漢字 | 屈 | 拼音 | qū |
---|---|---|---|
部首 | 尸 | 筆畫 | 8 |
五筆 | NBMK | 五行 | 木 |
繁體 | 屈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C48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構 |
倉頡編碼 | suu | 鄭碼編碼 | xmzz |
四角編碼 | 77272 | 筆順編碼 | 51352252 |
【屈】筆順筆畫
1、屈字的筆順編碼是:51352252。
2、屈字的部首是尸,屈字的結構為:半包圍結構,屈字筆劃順序是:橫折、橫、撇、豎折/豎彎、豎、豎、豎折/豎彎、豎。
3、屈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屈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上】【尸】屈·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屈】基本解釋
1.彎曲;使彎曲:屈指。屈膝。貓屈著后腿,豎著尾巴。
2.屈服;使屈服:寧死不屈。威武不能屈。
3.理虧:屈心。理屈詞窮。
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
5.姓。
【屈】網絡解釋
屈基本含義是使彎曲,與伸相對,也有竭,窮盡的意思,也可作姓氏。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用法。
【屈】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
音詘。【說文】無?也。從?出聲。
又曲也,請也。
又【增韻】鬱也,軋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絀。【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註】猶屈伸也。
又通作詘。【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又【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音掘。竭也,盡也。【前漢·食貨志】賈誼曰: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與詘絀
通。
又與倔通。倔彊,梗戾貌。【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師古曰】不柔服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九勿切,音
。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又屈侯,複姓。
又大屈,弓名。【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又【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音闕。【歐陽修·程文
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又與絀通。【禮·玉藻】君命屈狄。【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周禮】作闕翟。
又葉居詣切,音計。【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屈】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八】【尾】。
『說文解字』
無尾也。從尾出聲。九勿切〖注〗(屈)無尾也。韓非子曰。鳥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高注淮南云。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郭注方言隆屈云。屈尾。淮南屈奇之服。許注云。屈、短也。奇、長也。凡短尾曰屈。玉篇巨律切。玄應書、廣韻衢勿切。今俗語尙如是。引伸爲凡短之偁。山短高曰崛。其類也。今人屈伸字古作詘申。不用屈字。此古今字之異也。鈍筆曰掘筆。短頭船曰撅頭。皆字之假借也。從尾。出聲。九勿切。十五部。按九勿當作衢勿乃合。俗分?屈爲二字。不知屈乃?之隷變
【屈】文言文
①彎曲。《核舟記》:“屈右臂支船。”《送東陽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②屈服。《閻典史傳》:“挺立不屈。”
【又】使……屈服。《五人墓道》:“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謀攻》:“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③委屈;冤屈。《海瑞傳》:“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
【又】受委屈。《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④虧;短少。《劉東堂言》:“理屈詞窮,怒問。”
jué
①竭盡;用盡。《論積貯疏》:“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