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織新華字典,織康熙字典,織中華字典,織國語詞典,織漢語字典。
【織】怎么讀
漢字 | 織 | 拼音 | zhī、zhì |
---|---|---|---|
部首 | 纟 | 筆畫 | 8 |
五筆 | XKWY | 五行 | 無 |
繁體 | 織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EC7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vmrc | 鄭碼編碼 | zjo |
四角編碼 | 26180 | 筆順編碼 | 55125134 |
織
【織】筆順筆畫
1、織字的筆順編碼是:55125134。
2、織字的部首是纟,織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織字筆劃順序是:撇折、撇折、提、豎、橫折、橫、撇、點。
3、織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織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中】【糸】織·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織】基本解釋
1.用絲、麻、棉紗、毛線等編成布或衣物等:織布。編織。織女(a.織布、織綢的女子;b.指織女星)。棉織物。
2.引申為構成:羅織罪名。
3.用染絲織成的錦或彩綢:織錦。織文(即“織錦”)。織貝(織成貝文的錦)。
古同“幟”,旗幟。
【織】網絡解釋
織,多音字,讀音:zhì zhī。制作布帛之總稱,又作編織、搜羅,比喻客觀事物紛繁交錯、思想情緒紛亂糾結。
【織】康熙字典
〔古文〕綕
【廣韻】之翼切【集韻】【韻會】質力切,
音職。【說文】作布帛之總名。【小爾雅】治絲曰織。織,繒也。【廣韻】組織。【書·禹貢】厥篚織文。【傳】織文,錦綺之屬。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利切,音志。【正韻】支義切,音寘。【禮·玉藻】士不衣織。【註】織,染絲織之,士衣染繒也。
又【集韻】昌志切,音熾。幟或作織。【詩·小雅】織文鳥章。【箋】織,幑也。【疏】幟與織,字雖異,音實同也。【前漢·食貨志】旗織加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 【類篇】或作。
【織】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作布帛之緫名也。從糸戠聲。之弋切〖注〗、綕、
、
,古文。
『說文解字注』
作布帛之總名也。布者麻縷所成。帛者絲所成。作之皆謂之織。許此部別布於絲。自緝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而有不可分者、如織篆是也。經與緯相成曰織。古叚爲識字。如詩之織文、微識也。從糸。戠聲。之弋切。一部。【織】文言文
①織布。《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②織物。《樂羊子妻》:“此織生蠶繭,成于機杼。”
③編織。《清平樂?村居》:“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織】組詞
織補
織布
織布機
織花
織機
織錦
織女
織女星
織品
織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