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怎么讀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毒字怎么讀,毒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毒字的說文解字,毒字相關的文言文,毒字的組詞等。

              毒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毒新華字典毒康熙字典毒中華字典毒國語詞典毒漢語字典

              【毒】怎么讀

              漢字 拼音 dú、dài
              部首 筆畫 9
              五筆 GXGU 五行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跟我讀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BD2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
              倉頡編碼 qmwyi 鄭碼編碼 cizy
              四角編碼 50757 筆順編碼 112155414

              【毒】筆順筆畫

              1、毒字的筆順編碼是:112155414。

              2、毒字的部首是母,毒字的結構為:上下結構,毒字筆劃順序是:橫、橫、豎、橫、豎折/豎彎、橫折鉤、點、橫、點。

              3、毒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毒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辰集下】【毋】毒·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毒】基本解釋

              讀音:[ dú ]釋義

              1.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毒氣。毒性。毒餌。毒藥。毒蛇。吸毒。販毒。

              2.害,傷害:毒害。毒化。毒殺。莫予毒也(沒有誰能危害我,即誰也不能把我怎么樣)。

              3.兇狠,猛烈:毒辣。毒計。毒刑。狠毒。惡毒。

              4.恨,以為苦:令人憤毒。

              讀音:[ dài ]釋義

              古同“玳”,玳瑁。

              【毒】網絡解釋

              毒,du,從生從母。〈名〉(1) 會意。從屮(象草木初生),毒聲。本義:毒草滋生。(2) 毒物;毒藥 [poison]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進入肌體后,能與肌體發生生物化學或生物物理作用,進而干擾或破壞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狀態,甚至危及生命。又解:毒,是高度集聚的意思。理由:查《說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白話文】毒,厚,對人體有害的草到處生長。古人限于認識,認為毒從植物中生,只拿對人體有害來說事,所以把毒解釋為“害”。但現代人研究表明,某些天然氣、化學物質也有害。關鍵是這個“厚”字怎么解釋。厚,相對于生命體,指味厚,有害成份濃度厚,“害處”集中。毒如果理解為“聚”,任何東西高度聚集必成“毒害”。當陽光用凸透鏡聚集可以使可燃物著火,人們說三伏天的陽光“毒”就好理解了。又說某人目光“毒”,一是目光有神,二是注視力高度集中,仿佛能看穿一切,體現的都是一個“聚”。如果心中怨氣高度聚集,必成“兇狠”或“恨”意。所以用“害”來解釋毒至少是不全面的。

              【毒】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一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又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又恨也。【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又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

              又【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又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又雞毒,烏頭別名。【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兇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又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又置毒於物曰毒。【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又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註】毒,亦訓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張說·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又【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又【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又葉昌石切,音尺。【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 【說文】,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從屮從毐。【廣韻】本作。今經史省屮,從作毒。

              ?

              【毒】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一】【屮】。

              『說文解字』

              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從屮從毒。(毒)厚也。毒厚疊韻。三部、四部同入也。毒兼善惡之辭。猶祥兼吉兇,臭兼香臭也。易曰: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列子書曰:亭之毒之。皆謂厚民也。毒與竺篤同音通用。微子篇:天毒降災。史記作天篤。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從屮。字義訓厚矣。字形何以從屮,葢製字本意。因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往往猶歷歷也。其生蕃多則其害尢厚,故字從屮,引伸爲凡厚之義。毒聲。毒在一部,毒在三部,合韻至近也。徒沃切。

              ()古文毒。從刀?。從刀者,刀所以害人也。從?爲聲。?,厚也。讀若篤。字,鍇本及汗、古文四聲韻上從竹不誤,而下譌從副從。亦?聲。

              【毒】文言文

              ①對生物有害的物質。《捕蛇者說》:“觸風雨,犯寒暑,呼噓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②殺死,死。《山海經?西山經》:“山有白石,曰砮,可以鼠。”

              害;危害。《捕蛇者說》:“孰知賦劍之有甚于蛇者乎!”《原君》:“屠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

              【又】憎恨;怨恨。《捕蛇者說》:“若之乎?”

              ④猛烈;強烈。《國語?吳語》:“吾先君闔廬……與楚昭王逐于中原柏舉。”《報劉一丈書》:“即饑寒熱不可忍,不去也。”

              【毒】組詞

              毒草
              毒蟲
              毒刺
              毒瘡
              毒打
              毒蛾
              毒惡
              毒餌
              毒害
              毒狠
              毒花花
              毒化
              毒計
              毒劑
              毒箭
              毒菌
              毒辣
              毒瘤
              毒罵
              毒謀
              毒品
              毒氣
              毒熱
              毒日頭
              毒殺
              毒舌
              毒蛇
              毒手
              毒死
              毒素
              毒瓦斯
              毒物
              毒霧
              毒腺
              毒刑
              毒性
              毒蕈
              毒牙
              毒焰
              毒藥
              毒液
              毒瘴
              毒爪

              網友正在查“毒”的相關字典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絡等多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