韨怎么讀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韨字怎么讀,韨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韨字的說文解字,韨字相關的文言文,韨字的組詞等。

              韨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韨新華字典韨康熙字典韨中華字典韨國語詞典韨漢語字典

              【韨】怎么讀

              漢字 拼音
              部首 筆畫 9
              五筆 FNHC 五行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97E8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倉頡編碼 qsike 鄭碼編碼 bixs
              四角編碼 53047 筆順編碼 115213544

              【韨】筆順筆畫

              1、韨字的筆順編碼是:115213544。

              2、韨字的部首是韋,韨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韨字筆劃順序是:橫、橫、橫折鉤、豎、橫、撇、橫撇/橫鉤、捺、點。

              3、韨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韨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戌集中】【韋】韍·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5。

              【韨】基本解釋

              1.古代祭服前面的護膝圍裙,用熟皮做成。

              2.古代系璽印的絲繩。

              【韨】網絡解釋

              【名】亦作“芾”。漢以后又稱“蔽膝”。商周至元明的一種祭服。形似圍裙,系在腰間,其長蔽膝,為跪拜時所用。

              【韨】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分勿切【集韻】分物切,音弗。【說文】本作巿,韠也。篆文從韋從犮。【註】徐鉉曰:今俗作紱,非是。【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註】此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異其名耳。韍之言蔽也。【前漢·諸侯王表】奉上璽韍。【註】師古曰:璽之組也。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蔽膝也。巿,遮羞布。

              【韨】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篆文巿。從韋。從犮。犮聲也。此爲篆文。則知巿爲古文也。先古文後小篆。此亦二部之例。以有從巿之。故以巿爲部首。而韍次之。假令無從巿之字。則以韍入韋。而以巿次之。俗作紱。疑當出一篆而注之。按經傳或借黻爲韍。如明堂位注曰。韍或作黻是也。或借芾爲之。如詩人、斯干、采菽是也。或借沛爲之。如易豐其沛一作芾、鄭云蔽厀是也。芾與沛葢本用古文作巿。而後人改之。或借茀爲之。如詩釋文所載及李善所引詩皆是也。或作紱。如今周易乾鑿度朱紱、赤紱是也。倉頡篇曰。紱、綬也。韍佩廢而存其係縌。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縌。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亦謂之紱。糸部曰。綬、韍維也。然則韍廢而綬乃出。韍字廢而紱字乃出。

              【韨】文言文

              ①古代貴族祭祀時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漢書?王莽傳》:“服天子冕。”

              ②通“紱”,系印章或佩玉用的絲帶。《漢書?諸侯王表》:“奉上璽。”

              【韨】組詞

              韨佩
                印韨
                朱韨
                赤韨
                缊韨
                解韨
                韞韨

              網友正在查“韨”的相關字典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絡等多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