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末新華字典,末康熙字典,末中華字典,末國語詞典,末漢語字典。
【末】怎么讀
漢字 | 末 | 拼音 | mò |
---|---|---|---|
部首 | 木 | 筆畫 | 5 |
五筆 | GSI | 五行 | 水 |
繁體 | 末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72B | 字形分析 | 單一結構 |
倉頡編碼 | dj | 鄭碼編碼 | afvv |
四角編碼 | 50900 | 筆順編碼 | 11234 |
【末】筆順筆畫
1、末字的筆順編碼是:11234。
2、末字的部首是木,末字的結構為:單一結構,末字筆劃順序是:橫、橫、豎、撇、捺。
3、末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末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辰集中】【木】末·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1。
【末】基本解釋
1.東西的梢;盡頭:末梢。秋毫之末。
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3.最后;終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車。上世紀末。
4.末子:鋸末。茶葉末兒。把藥研成末兒。
5.姓。
6.戲曲角色行當,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末】網絡解釋
《說文》:“末,木上曰末。從木,一1.樹梢。木~。~大必折。2.泛指物的端、梢、尖端,跟"本"相對:~梢。秋毫之~。3.最后,終了,跟"始"相對:~尾。~了。歲~。4.碎屑,不重要的事:粉~。藥~兒。茶葉~。切勿本~倒置。5.輕微,不足道(舊時用作自謙):~議。~將愿往。
【末】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莫撥切【韻會】莫曷切【正韻】莫葛切,瞞入聲。【說文】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謂木杪也。【禮·曲禮】獻杖者執。末【玉篇】端也,顚也,盡也。【廣韻】無也,弱也,遠也。
又終也。【書·立政】我則末惟成德之彥。
又勿也。【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又薄也。【左傳·昭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爲末減。
又四肢曰末。【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又商賈曰末。【史記·秦瑯邪頌】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又太末,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會稽郡。
又且末,國名。見【前漢·西域傳】。
又山名。【山海經】末山多赤金。
又姓。【統譜】秣陵之後改爲末氏。
又【集韻】【正韻】莫狄切,音覓。【荀子·禮論篇】絲末。【註】與幦同。
又葉莫結切,音蔑。【屈原·九歌】桂櫂兮蘭枻,冰兮積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又葉沒各切,音莫。【蘇轍·偶作詩】重門閉不開,鳴鳥相呼樂。晨暉轉簾影,微風響秋末。
【末】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莫撥切
『說文解字注』
(末)木上曰末。從木。從丄。此篆各本作末。解云從木、一在其上。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莫撥切。十五部。六書故曰。末、木之竆也。因之爲末殺、末減、略末。又與蔑莫無聲義皆通。記曰。末之卜也。語曰。吾末如之何、末由也已。
【末】文言文
①樹梢。《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②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齊桓晉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③末尾;盡頭。《核舟記》:“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
④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論積貯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
⑤時間或順序在后。賈思勰《樹木》:“吳末,甘橘成,歲得絹數千匹。”
【末技】⒈小技。⒉指工商業。
【末業】亦作“末作”、“未產”、“末事”、“末生”。古代稱工商業等業為末業,與稱“本業”的農業相對。
【末造】⒈末世時產生。⒉不重要的東西。
【末葉】⒈一個世紀或朝代的最后階段。⒉后代子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