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按新華字典,按康熙字典,按中華字典,按國語詞典,按漢語字典。
【按】怎么讀
漢字 | 按 | 拼音 | àn |
---|---|---|---|
部首 | 扌 | 筆畫 | 9 |
五筆 | RPVG | 五行 | 土 |
繁體 | 按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309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qjv | 鄭碼編碼 | dwzm |
四角編碼 | 53044 | 筆順編碼 | 121445531 |
【按】筆順筆畫
1、按字的筆順編碼是:121445531。
2、按字的部首是扌,按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按字筆劃順序是:橫、豎鉤、提、點、點、橫撇/橫鉤、撇點、撇、橫。
3、按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按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中】【手】按·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按】基本解釋
1.用手或手指頭壓:按脈。按圖釘。
2.止住;擱下:按兵不動。按下不提。
3.抑制:按捺。按不住滿腔悲憤。
4.介詞。依照:按勞分配。
5.(編者、作者等)加按語:編者按。
【按】網絡解釋
編碼信息:鄭碼:DWZM,U:6309,GBK:B0B4,五筆86/98: rpvg,倉頡: qjv,筆順編號:121445531,四角號碼: 53044,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309。基本字義:用手或手指壓、止住、依照、考查、研求等意思。
【按】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旰切,音案。【說文】下也。【廣韻】抑也。【梁
文帝箏賦】陸離抑按,磊落縱橫。
又【爾雅·釋詁】止也。【史記·周本紀】王按兵毋出。【前漢·高帝紀】吏民皆按堵如故。【註】按次第牆堵,不遷動也。
又據也。【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祭器,按度程。【史記·白起傳】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註】屯兵以據援。
又撫也。【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劒,歷階而上。
又【鄒陽傳】人無不按劒相盼。
又控也。【史記·絳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
又察行也,考驗也,舉也,劾也。【前漢·賈誼傳】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
又【丙吉傳】掾史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按驗,公府不按吏自吉始。
又按摩也。【前漢·藝文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又【集韻】【韻會】阿葛切,音遏。捺也。【詩·大雅】以按徂旅。【傳】止也。【釋文】按又作遏。 【韻會】【正韻】按案互通。亦通作桉。
【按】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下也。從手安聲。烏旰切
『說文解字注』
(按)下也。以手抑之使下也。印部曰。抑者、按也。從手。安聲。烏旰切。十四部。
【按】文言文
①用手壓或摁.《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②撫;握.《鴻門宴》:“項王按劍而跽。”
③壓抑.《赤壁之戰》:“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控制.《周五夫軍細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⑤止.《失街亭》:“若街亭有兵守御,即當按乓不行。”
⑥查看;巡察.《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⑦審查;查究.《五人墓碑記》:“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辨】按,抑.都有向下壓的意思,但“抑”比“按”程度重,并且常用于抽象意義。
【按比】核定戶籍時檢查年貌,也作“案比”.《后漢書?江革傳》:“每至歲時,縣當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