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誅新華字典,誅康熙字典,誅中華字典,誅國語詞典,誅漢語字典。
【誅】怎么讀
漢字 | 誅 | 拼音 | zhū |
---|---|---|---|
部首 | 讠 | 筆畫 | 8 |
五筆 | YRIY | 五行 | 無 |
繁體 | 誅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8BDB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ivhjd | 鄭碼編碼 | smko |
四角編碼 | 35790 | 筆順編碼 | 45311234 |
【誅】筆順筆畫
1、誅字的筆順編碼是:45311234。
2、誅字的部首是讠,誅字的結構為:左右結構,誅字筆劃順序是:點、橫折提、撇、橫、橫、豎、撇、捺。
3、誅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誅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酉集上】【言】誅·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誅】基本解釋
1.譴責:口誅筆伐。
2.殺(有罪的人):害民者誅。
3.要求:誅求無時。
【誅】網絡解釋
形聲。從言,朱聲。本義:誅滅、誅鋤。
【誅】康熙字典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音株。【說文】討也。【廣雅】殺也。【書·胤征】以干先王之誅。【禮·月令】詰誅暴慢。【註】誅者,戮其人。【前漢·
法志】征暴誅悖,治之威也。【莊子·庚桑楚】爲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爲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又【釋名】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周禮·秋官·司烜氏】軍旅修火禁,邦若屋誅,則爲明竁焉。【註】鄭司農云:屋誅,謂夷三族。
又【易·雜卦】明夷誅也。【註】誅,傷也。
又【晉語】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玉篇】罰也。【禮·曲禮】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註】誅,罰也。
又【類篇】責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誅求無時。【註】誅,責也。【周禮·天官·大宰】誅以馭其過。【疏】人有過失,非故爲之者,則以言語責讓之。
又翦除也。【晉語】故以惠誅怨。【註】誅,除也。【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詩】傍此煙霞茅可誅。【正字通】翦茅爲屋。借用誅字。
又葉之由切,音周。【華覈·自責文】不敢違敕,懼速罪誅,冒承詔命,魂逝形留。
又葉株遇切,株去聲。【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前車已覆,襲軌而騖。
【誅】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討也。從言朱聲。陟輸切
『說文解字注』
討也。凡殺戮、糾責皆是。從言。朱聲。陟輸切。四部。【誅】文言文
①要求;索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
②責備;譴責。《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③征伐;討伐。《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
④懲罰。《荀子?富國》:“誅而不賞,則勤勵之民不勸。”
⑤殺。《鴻門宴》:“立誅殺曹無傷。”
【又】被殺死。《六國論》:“洎牧以讒誅。”
【誅求】勒索。
【誅愚】愚昧遲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