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持新華字典,持康熙字典,持中華字典,持國語詞典,持漢語字典。
【持】怎么讀
漢字 | 持 | 拼音 | chí |
---|---|---|---|
部首 | 扌 | 筆畫 | 9 |
五筆 | RFFY | 五行 | 金 |
繁體 | 持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tǒng)一編碼 | 基本區(qū) U+6301 | 字形分析 | 左右結(jié)構(gòu) |
倉頡編碼 | qgdi | 鄭碼編碼 | dbds |
四角編碼 | 54041 | 筆順編碼 | 121121124 |
【持】筆順筆畫
1、持字的筆順編碼是:121121124。
2、持字的部首是扌,持字的結(jié)構(gòu)為:左右結(jié)構(gòu),持字筆劃順序是:橫、豎鉤、提、橫、豎、橫、橫、豎鉤、點(diǎn)。
3、持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持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卯集中】【手】持·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持】基本解釋
1.拿著;握著:持槍。
2.保守住:維持。持久。
3.掌握;料理:主持。勤儉持家。
4.挾制:挾持。脅持。
5.對抗:相持不下。
【持】網(wǎng)絡(luò)解釋
基本意義有五條,1. 拿著,握住。2. 遵守不變。3. 主張,掌管。4. 對待,處理(對待自己)。5. 扶助:支~。撐~。
【持】康熙字典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zhí)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zhí)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zhí)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jì)】大吏持祿取容。
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wèi)任俠,持吏長短。
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
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
又葉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持】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握也。從手寺聲。直之切
『說文解字注』
(持)握也。從手。寺聲。直之切。一部。
【持】文言文
①拿著;握著;抓著。《狼》:“屠乃奔倚其下,馳擔(dān)持刀。”
②。拉,牽。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選老躄者一人持馬。”
③把持,掌握。《獄中雜記》:“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倉,法應(yīng)立決。”
④操持,治理。《察今》:“悖亂不可以持國。”
⑤扶持。《柳毅傳》:“毅恐蹶仆地,君親起持之曰:‘無懼。’”
⑥保持,維持。《蘇武》:“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⑦抱著,堅(jiān)持。《赤壁之戰(zhàn)》:“諸人持議,甚失孤望。”
⑧攜帶,帶著。《西門豹治鄴》:“以故多持女遠(yuǎn)逃亡。”
⑨控制,挾持。《童區(qū)寄傳》:“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
⑩對立,對峙。《赤壁之戰(zhàn)》:“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持操】保持氣節(jié)操守。
【持衡】1.用秤稱物。《新唐書?李石傳》:“天下之勢猶持然,此首重則彼尾輕矣。”2.比喻評量人才。岑參《奉和相公發(fā)益昌》:“暫到蜀城應(yīng)計(jì)日,須知明主持持。”
【持衡擁璇】比喻掌握國家權(quán)柄。衡、璇,北斗七星中二星名。《北齊書?文宣帝紀(jì)》:“昔放勛馭世,沉璧屬子;重華握歷,持。”(放勛:堯的號。重華:舜的號。)
【持寄】以物寄贈友人。
【持兩端】動搖不定,懷有二心。《漢書?蕭望之傳》:“烏孫持,亡堅(jiān)約,其效可見。”(亡:無。)
【持祿養(yǎng)交】結(jié)交權(quán)貴以保持祿位。《管子?明法》:“小臣持,不以官為事,故官失其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