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咸新華字典,咸康熙字典,咸中華字典,咸國語詞典,咸漢語字典。
【咸】怎么讀
漢字 | 咸 | 拼音 | xián |
---|---|---|---|
部首 | 戈 | 筆畫 | 9 |
五筆 | DGKT | 五行 | 水 |
繁體 | 鹹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4B8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構 |
倉頡編碼 | ihmr | 鄭碼編碼 | hmaj |
四角編碼 | 53200 | 筆順編碼 | 131251534 |
【咸】筆順筆畫
1、咸字的筆順編碼是:131251534。
2、咸字的部首是戈,咸字的結構為:半包圍結構,咸字筆劃順序是:橫、撇、橫、豎、橫折、橫、斜鉤、撇、點。
3、咸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咸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丑集上】【口】咸·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咸】基本解釋
1.全;都:咸受其益。老少咸宜。
2.姓。
3.像鹽的味道:咸魚。菜太咸。
【咸】網絡解釋
咸,xian,從戌從口。皆也,悉也,全部也。(1)普遍都,全部【all】咸,皆也,悉也。——《說文》(2) (會意。據甲骨文。從戌(xū),從口。戌是長柄大斧,“口”指人頭。合起來表示大斧砍人頭。本義:殺)(3)同本義 【kill】咸劉厥敵。——《書·君奭》(4)畢;終 【finish】迄始皇三載而咸,時、激、地、保、人事乎?—— 漢· 揚雄《法言》表示某一范圍的全部,相當于“全”,“都”。例如:老少咸宜,少長咸集。生活中比喻象鹽那樣的味道。
【咸】康熙字典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諴。【說文】皆也。【玉篇】悉也。【書·堯典】庶績咸熙。【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註】咸,同也。【魯語】小賜不咸。【註】咸,徧也。【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又【易·雜卦】咸,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又地名。【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又姓。【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釋文】咸,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註】咸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註】不充滿人心。【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又葉餘針切,音。【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咸】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二】【口】。
『說文解字』
皆也。悉也。從口從戌。戌,悉也。胡監切
『說文解字注』
(咸)皆也。悉也。咸、皆也。見釋詁。從口。從戌。會意。胡監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從戌之故。戌爲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咸】文言文
全;都。《孟子?萬章上》:“四罪而天下咸服。”《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