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左新華字典,左康熙字典,左中華字典,左國語詞典,左漢語字典。
【左】怎么讀
漢字 | 左 | 拼音 | zuǒ |
---|---|---|---|
部首 | 工 | 筆畫 | 5 |
五筆 | DAF | 五行 | 無 |
繁體 | 左 | 怎么讀 | 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DE6 | 字形分析 | 半包圍結構 |
倉頡編碼 | km | 鄭碼編碼 | gdbi |
四角編碼 | 40102 | 筆順編碼 | 13121 |
【左】筆順筆畫
1、左字的筆順編碼是:13121。
2、左字的部首是工,左字的結構為:半包圍結構,左字筆劃順序是:橫、撇、橫、豎、橫。
3、左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左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寅集中】【工】左·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左】基本解釋
1.方位詞。面向南時靠東的一邊(跟“右”相對,下
2.同):左方。左手。向左轉。
3.方位詞。東:山左(太行山以東的地方,過去也專指山東省)。
4.偏;邪;不正常:左脾氣。左道旁門。
5.錯; 不對頭:想左了。說左了。
6.相反:意見相左。
7.進步的;革命的:左 派。左翼作家。
8.同“佐”
9.姓。
【左】網絡解釋
左,拼音讀作zuǒ,英文為Left,含義有:面向南時,東的一邊,與“右”相對:左手,左膀右臂;地理上指東方:山左。江左;指政治思想上進步或超過現實條件許可的過頭思想和行動:左派、左傾;斜,偏,差錯:左脾氣、左嗓子;降低官職:左遷;古同“佐”,佐證。
【左】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臧可切【集韻】【韻會】子我切,音
。【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禮·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史記·文帝紀】左賢右戚。【註】韋昭曰:左猶高,右猶下也。
又【增韻】手足便右,以左爲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註】師古曰:左官猶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韻會】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
又【正韻】左,戾也。
又乗車尚左。【禮·曲禮】祥車曠左。【疏】曠,空也。車上貴左,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
又吉尚左。【禮·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註】喪尚右,右,隂也。吉尚左,左,陽也。
又不助也。【左傳·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爲右,不助者爲左。
又證也。【前漢·楊惲傳】左驗明白。【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又姓。【廣韻】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後因氏焉。
又漢複姓二氏,左傳公子目夷爲左師,其後爲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爲左行,其後爲氏。漢有御史左行恢。
又【唐韻】則箇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說文】手相左助也。【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書·畢命】周公左右先王。
又葉總古切,音祖。【王逸·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軌音矩。
又葉祖戈切,挫平聲。【詩·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葉牛何反。
【左】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五】【左】。
『說文解字』
手相左助也。從(左)手相左也。各本俱誤。今正。左者、今之佐字。說文無佐也。
者、今之左字。
部曰。左手也。謂左助之手也。以手助手是曰左。以口助手是曰右。從
工。工者、左助之意。則箇切。十七部。凡左之屬皆從左。
【左】文言文
①左邊,與“右”相對。《垓下之戰》:“左,乃陷大澤中。”《核舟記》:“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②戰車左邊的衛士。《殽之戰》:“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③東面。古代地理觀念中,以東為左。《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④旁邊。《柳毅傳》:“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⑤(車騎的)尊位。《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⑥較低的地位。古代尊稱右,故以“左”為較低的地位。《琵琶行》:“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⑦不正;邪僻。《禮記?王制》:“執左道以亂政。”
⑧不合。韓愈《答寶秀才書》:“身動而事左。”
⑨不贊助。《戰國策?魏策》:“右韓而左魏。”
⑩證據;證人。《新唐書?劉知幾傳》:“舉十二條左證其謬。”
【左道】⒈邪道。⒉一切不正派的行為和事情。
【左右】⒈左邊和右邊。⒉旁側;周圍。⒊身邊的人;近侍;近臣。⒋對對方的一種敬稱。⒌表示約數,相當于“上下”。⒍幫助;輔佐。⒎支配;控制。⒏反正;橫豎。
評論